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人才创新驱动中关村产业升级

日期:2011-04-16  来源:《中关村》
[字体: ]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又一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两会的另一个亮点是,有代表提出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标杆,发展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11年,中关村迎来了它的发展新机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得到国务院批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有国家的支持,中关村将从“中国硅谷”发展成为“世界硅谷”,在国际上争夺科技的龙头地位。

  纵观中关村几十年的发展,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就,根本上是靠自主创新和人才建设。用夏颖琦的话说,一个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创新型人才的来源,除海外人才归国创业外,更离不开高等院校源源不断地输出高素质人才。

  大力聚拢海外高层次人才

  2011年3月,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要采取“两步走”的方针,将中关村示范区率先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第一步是2011至2012年,初步形成机制新、活力大、成果显著的人才特区政策体系,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3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第二步是2013至2015年,国家级人才特区全面建成,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5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从2011到2015年,中关村将面向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国家发展所特需的各类人才,建设成“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特区。

  未来5年内,中关村将新建一批海外学人科学园,探索多种形式的科研成果孵化模式。园区将引进和聚集各类投资机构,推动天使投资者、股权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在人才特区发展。一套健全的以品德、能力、贡献、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会陆续建立起来。同时,园区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研究制定特殊办法,在担任领导职务、承担科技重大项目、申请科技扶持资金、参与国家标准制订、参加院士评选、申报政府奖励等方面,为“海归”人才提供支持。

  《意见》最终以政策形式对人才特区予以明确的支持,共有13项,涉及科研、生产和生活环节的方方面面。园区重点实施人才特区布局和优先支持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项目。推动投资便利化,简化人才特区企业员工直接持有境外关联公司股权以及离岸公司在人才特区进行返程投资的有关审批手续。进一步改进人才特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简化外汇资本金结汇手续。承担国家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可在项目(课题)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和基本建设费后,按照一般不超过13%的比例列支间接经费。人才特区内符合现行政策规定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对在合理数量范围内不能满足需要的科研、教学物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园区还在户籍、住房、医疗和配偶就业上,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支持。对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等高层次人才提供100万元奖励,创办的企业享受金融扶持。

  加快培育本土创新型人才

  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观”,不仅要吸引大批留学领军人物回国创业,还要培育本土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中关村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后劲支持。

  回溯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未来十年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定下了基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为此,《纲要》专门设计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试点工作,包括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

  在2011年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3次新闻通气会上,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指出,近年来教育部已经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还在多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的是鼓励和支持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以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针对研究生教育,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以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中组部及财政部将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目的是在一些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中,建立一批青年英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拔尖学生,吸引他们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上,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据悉,该计划将先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并选取十几所高校重点开展。届时,将有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审定实施方案,选拔入选学校,指导工作实施。

  近几年来,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地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些大学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清华大学鼓励师生开展原创性学术研究,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同时,重视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建立了包括联合培养、双联学位、交换生、海外实习、素质拓展、首席学校、国际会议等一系列学生培养体系,保证每年有上千个研究生出国做学术和项目交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2002年起,就开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创办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学院和华罗庚班。“北航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打破科学、技术与学科之间的壁垒,把科研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同时重视育人过程和科技发展趋势相结合,让学生的成长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同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郑志明强调。

  对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蒋毅建来说,“创新=厚基础+善思维+常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中的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构建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在《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人才特区将支持三方跨国跨地区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建设,设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境内外人才联合培养。园区鼓励高层次人才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合理流动,支持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取得合法收益。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科研人才资源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所,试点实行新的科研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带项目进行科研成果整体转化。

  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如何发展?“人才智力高度密集、机制体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这是中关村描绘出来的宏伟的发展蓝图。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