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中关村人才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日期:2011-07-04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

 柳传志、李彦宏、邓中翰、尹卫东……这些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企业家都是在中关村成长起来的;

  全国海外留学人员约有1/4在中关村,超过1.5万人的海归创业人才在中关村累计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

  北京地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311人中,80%在中关村。

  用群贤毕至、群英荟萃来形容今天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不为过。然而,中关村示范区的人才发展目标并不满足于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中组部和北京市决定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才特区。

  “中组部要求,要像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经济特区那样,在一个较小范围内进行试验和探索,取得经验后,再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创新。”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人才特区”的概念。

  

  特殊区域吸引人才

  北京赛林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癌症和糖尿病领域新药研发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李文军告诉记者:“赛林泰成立至今仅3年多时间,研发人员已经从成立之初的8人发展到今天的86人,从1个博士发展到18位博士,其中有9位博士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知名医药企业。如今,赛林泰已经有10个在研一类新药,并获得6项发明专利。今年,赛林泰有4人通过北京‘海聚工程’的初选。”

  像赛林泰这样人才济济,特别是由海归人才担当研发和创新主力的企业在中关村并不鲜见。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关村示范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约12万人,从业人员人均产值超过100万元。中关村海归人才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是国内海归人才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活跃的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包括中星微电子、启明星辰、百度、搜狐、奥瑞金等知名企业。中关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半数是由海归人才创办的。海外留学人员群体已经成为中关村最具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中坚力量。

  众多高端人才之所以选择在中关村创新创业,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拥有232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中关村核心区有32所高校、206家科研院所,是科技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中关村示范区内共有国家级科技基础设施计211所,占北京市的90.6%,占全国的17.2%,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7个,占全国的30%;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占全国的35.5%;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7个,占全国的29.1%。正是这些无与伦比的科技资源优势,使中关村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人才。

  特殊政策扶持人才

  虽然北京和中关村的区域优势非常明显,但要让高端人才汇聚到这里创新创业,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不利因素令不少人才对这里望而却步,一些年轻人因为买不起高价房而意欲逃离“北上广”。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员工于丹今年因为分到了一套两居室的人才公租房而免去了住房担忧。于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作为北京首批人才公租房的受益者,感觉这一政策解决了外地人才在北京的住房问题,免除我们的后顾之忧。尤其是我即将从二人世界变为三口之家,更需要有适合家庭居住的环境,才能立足北京,扎根北京。”

  于丹能享受人才公租房是因为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个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住建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意见明确,中关村示范区内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符合一定条件,可申请人才公共租赁住房。目前,已经建成第一期人才公共租赁住房约6000套并投入使用。

  事实上,国家和北京市为支持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今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与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13项特殊扶持政策。随后的5月,北京市制定了《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配套实施6项重点工程,落实10项具体政策。从人才科技经费使用、进口特需品税收优惠、简化结汇手续、重大项目资金支持以及人才落户、出入境、医疗、家属安置各方面,人才特区都实行了特殊的扶持政策。

  李文军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在中关村实施的‘人才特区’政策使得有真才实学的各类顶尖人才不再受旧有的科研体制限制,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不为艰难所惧,让各类顶尖人才在中关村‘如鱼得水’,工作和生活得有尊严,落户难、资金资助难、就医难、租房难都已变成过去时。”

  特殊机制造就人才

  如果说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需要好的政策,那么培养人才不仅需要好的政策,还需要好的机制。

  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与19个国家部委共同组建了中关村创新平台,打通各类要素流动和配置渠道,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下一步将筹建人才特区建设促进中心,打造“一站式”咨询服务平台,为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专员制”服务。同时,积极推动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试点推行新的科研管理制度,努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学术环境。

  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蔡蔚就是在中关村海归人员创业服务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

  2007年蔡蔚参加了由中关村组织的海外留学生中关村考察团,虽然考察时间很短,但是中关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蔡蔚很快就下定决心到中关村创新创业。2008年,蔡蔚与同是海归的余平共同创办了精进电动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短短几年间,该公司的营业额已经从2008年的几十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500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2亿元。如今,精进电动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并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知名度,其产品全部出口欧美,最近该公司又拿到了100亿元的合同。

  蔡蔚表示,“十二五”期间,精进电动将承担6项国家863项目,还参加了中美清洁能源汽车联合研究项目。

  特殊平台集聚人才

  “致力于打造全球性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是中关村人才工作的目标。因此,仅有特殊区域、特殊政策、特殊机制还不够,打造特殊平台才能集聚更多的人才。

  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中关村人才特区正在积极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两大“发展极”。

  中关村科学城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学院路为核心区域,在生命科学、航天航空、网络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打造高端研发技术创新服务区,集聚高端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力争推动区域形成万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目前,在中关村科学城,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企业建设了18个特色创新产业园和9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评估论证和实施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60余项。

  在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未来科技城的建设以建设低碳、现代、国际化之城为目标,以支持央企人才团队发展为着力点,以大市政配套建设为保障,严格控制工期和质量,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初具规模。目前,中关村制定了《未来科技城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支持入驻央企引进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神华集团、商飞集团等15家央企将在北京市昌平区共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已经有4家央企开工建设,今年年底前15家央企将全部开工,入驻央企已经引进了50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此外,中关村人才特区还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云计算等领域的一系列科技重大专项、新兴产业项目平台,依托这些研发机构、研发基地、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吸引和聚集各类人才,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平台。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