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中关村绿色使者:低碳情 生态梦

日期:2013-07-22  来源:北京商报
[字体: ]
文一波
文一波

  桑德集团

  总裁

潘晓军
潘晓军

  泰宁公司

  总经理

李红霞
李红霞

  三众能源

  董事长

中关村绿色使者:低碳情 生态梦
张健

  万若环境

  董事长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中关村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在这里,一个个普通人正通过创新与奋斗、不懈与坚持,实现着梦想、改变着命运。他们中间有的人完成了从平凡到超凡的蜕变,而更多人的梦想正在这里萌芽、迸发……这里是实现梦想的摇篮。

  《中关村周刊》将陆续推出《中关村人·“中国梦”》栏目,记录那些为了实现心中梦想而奋斗的中关村人。

  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他们专注不同领域、他们拥有各式各样的梦想……但是他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以科技创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数据显示,中关村示范区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节能环保产业的集群发展优势,依靠科技创新中关村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和主力军。

  为环境、无止境

  “希望未来十年桑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德集团”)进入全球环保产业前十名,未来20年成为全球前三名。”文一波的语气中蕴含着强烈的自信,桑德集团现已在全国投资建设自来水厂(公司)、污水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业废弃物处理厂近100个,承担系统集成建设的各类环境治理工程已超过700个,在国内环保企业中居领跑位置。

  时间回到20年前,文一波在伙伴的劝说下“下海”,和两个伙伴创立了北京桑德环境(000826,股吧)技术发展公司(桑德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短短几个月后,推他“下海”的两个伙伴没能经受住失败的打击,黯然退出,就文一波留了下来。“就是要坚持,做企业遇到的困难太多了,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意志力最强的,因为过程中有很多事可以把你打垮。”文一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实对于创业,很多人就差那么一点儿,咬牙坚持住也就过去了。企业成败有很多的因素决定,技术、资金、投资环境、管理等,但最重要的就是坚强的意志。”

  经历了初创期的种种阵痛,文一波终于熬到了1999年。那一年,他提出“中华碧水计划”,将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指建设-经营-移交,企业自筹资金、自主建设和运营、自担风险和收益,特许经营期满后将项目无偿移交政府管理)引入中国,以解决市政污水处理问题。这一模式充分迎合了地方政府的需求:不用出资,也能解决城市的棘手问题。

  依靠BOT模式,桑德集团在2000年收获了第一个市政污水项目“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个由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污水处理项目。2009年,桑德集团中标沙特第九污水厂处理项目,这是中国公司在海外获得的第一个污水处理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指设计、采购、施工)项目……

  正像桑德集团的口号“为环境、无止境”一样,文一波正怀着他们的梦想不断前行。

  让雨水成为资源

  大学毕业后,潘晓军去了深圳,在那个遍地生金的经济特区,他开始做化工建材贸易,并成功掘取了第一桶金。潘晓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亚洲金融风暴和贸易的不确定性让人很头疼,当时我就开始寻找投身实业的机会”。

  2003年潘晓军从深圳来到了北京,这次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雨水综合利用。他会同清华大学和设计院的五位退休给排水行业著名专家,开始了中国大屋面虹吸排水和研究工作。2003年4月,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宁公司”)在中关村昌平园正式成立。

  “由于技术可靠和细分市场的定位准确,使得我们很快就打开了已被国外同行垄断的市场。正值公司旗开得胜之时,却迎来了"非典"的肆虐,我和部分员工被困在了北京。”潘晓军的语气中不是无奈而是有着一丝的兴奋,“在终日的闲暇中无意看到一个关于大力利用屋面雨水的报道,使得我受到很大启发我们这个专门从事大屋面排水的公司如果能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这个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系统竞争力而且还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状态。于是我们不顾众多人的反对,在水价只有一元多钱的时候毅然每年投以几百万元的资金开始中国雨水综合利用行业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也正是这样一个决定,奠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泰宁公司累计完成包括“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在内的2000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业务在不同时期弥补了国内的空白,并带动了上千亿的雨水收集和综合利用的新兴产业,现已成为中国雨水资源产业化的引领者。

  潘晓军表示,雨水综合利用终将成为类似以往的太阳能、风能等市场巨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公司有信心在未来的几年内达到1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持续引领中国雨水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工作,为打造“美丽中国”贡献泰宁人的一份力量。

  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上世纪80年代末,一盒粉笔、几本教案、彻夜不熄的灯光……这一切伴随李红霞度过了7个春秋,那是在河北省一所小学、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的她。

  “如果再长期吸入粉笔末,将有可能形成粉尘肺!”一次体检的结果对她的触动很大,“我能不能再做一些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一番思索后,1995年她决定辞职,同先生一起到北京从做环保产品开始,追寻她心中的梦想。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红霞知道了“热泵技术”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红霞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热泵技术相比传统空调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效益”。李红霞经过缜密分析,认为这项技术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她决定带领团队发力这个在国内鲜为人知的领域。

  2008年,经过比对当地地质及对水文资料的分析、详细的方案设计,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外籍学员公寓楼成为三众能源第一个使用地热恒温的项目。

  “本案所处地理位置较特殊。由于紧邻太行山脉,地下有坚硬的岩石层。经过周密计算,公司为客户提出了降低每口井的深度,增加打井数量的方案。该方案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只增加了很少的成本。”李红霞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本案投入使用至今,在长达五年的运行过程中未出现任何故障,创造了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五年零售后的佳绩,远超用户的预期。”

  此后,连续承接了北京的几个大项目,如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办公楼、中国人寿(601628,股吧)等。2012年几个项目连续获得全国鲁班奖、詹天佑奖、美国LEED奖及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热泵技术在国内已经确立了基本成熟的市场,并在2012年成功挂牌新三板,更名为“三众能源”。

  李红霞表示,“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技术,实现"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这一愿景。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污水资源化发展

  2001年,在柏林一次中德环保部长参加的高端研讨会上,德国绿党环保部长表示,“我们希望中国发展,但是如果中国按我们的轨迹发展,我们马上就需要第二个、第三个地球,我们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应该率先寻找可持续的替代方案”。张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次论坛之后,我坚定了回祖国开拓可持续治污方案的想法”。

  创建万若(北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若环境”)之前,张健曾受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邀请回国讲学,也曾作为欧盟环境工程专家回国为有关环保规划提供技术咨询,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介绍欧洲污水治理历史上走的弯路和欧洲业内最新的共识,宣扬污水源分离的理念,即将污染负荷最集中的人类排泄物单独收集,回收能量并作为绿色农业的资源进行循环,终结人类城镇化带来的高耗水高耗能、农业资源流失、水环境富营养化等不可持续的历史。但是这种宣扬收效甚微,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张健内心的紧迫感。

  张健虽然知道创业会很艰辛,但还是决定通过创业来使自己的思想落地。

  2007年夏天,正在德国的张健接到了电话,“你的技术是否可以用来解决奥运森林公园废水净化的问题”?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于是马上订了最早的一班飞机回国,下了飞机直奔奥组委设计师办公室。张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时得知公园有50万株小树苗,我建议将尿液分离腐熟杀菌,然后作为肥料再用。大家都很高兴,认为这才是绿色奥运的最好体现”。春节期间,团队很多同事主动放弃休息,大家天天算着还需要多少模具、到哪一天能出来满意的产品……最终,万若成功地支持了2008年奥运会。

  此后,万若环境的局面逐步打开,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取得了大量的业绩,推动着新型排水模式和技术的发展,一个新的城镇农村水资源利用和污水资源化蓝图正在描绘之中。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