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生活 > 正文

北京公益艺术图书馆书多地窄 面临发展瓶颈

日期:2011-03-07  来源:千龙网
[字体: ]

  “我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但现在的地盘只能让这个种子长成一棵盆景。” 北京金彩艺术图书馆馆长马可强说。在北三环马甸桥东北角,一座鲜为人知的公益艺术图书馆已经悄悄开办了两年多,这里收藏的大多是中国美术家出版的著作和画册,还有来自120多个国家捐赠的出版物,这里就是北京金彩艺术图书馆。然而现在,这个坚持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却因为场地和资金限制而无法接受更多捐赠,正在面临发展瓶颈。

十几万册图书无处安放 

  图书馆位于华尊大厦二层,近800平方米。一进门,右手边六七张大桌上摆满了各种美术书籍杂志,供人随意翻阅。再往里走,两位工作人员正在为图书编目,他们身边就是摆满了图书的书架。

  “你看,这里有非常著名的‘大红袍’系列画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精品丛书),有立陶宛、拉脱维亚的艺术图书,这些在美术院校都很少能接触到,还有歌德学院为我们捐赠的全套德语版大百科全书,我们成立的第一年就收到了各方捐赠的艺术书籍5万多册……”走在书架间,马可强如数家珍。

  在几排书架的尽头,有两间储藏室,全部堆满了各种图书,几乎都是未拆封的新书。马可强说,图书馆的藏书全部来自画家、艺术家以及外国政府、团体、个人的捐赠,很多中国著名书画家出了画册就会往这里运几十本,所以书籍越来越多。“目前在全国各地还有我们征集到的图书十几万册,但一直不能运来,因为没地方放啊!”马可强说。

社区居民是美术图书馆常客

  马可强曾任中国旅游书画联谊会第一届会长。2004年,他创办了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在旅游和书画界都积累了丰厚人脉。与这些艺术家的广泛接触,使他有了建立艺术图书馆的想法。“画家们经常把自己的画册送给我,当我手上有了几千册画册的时候,我想为什么不把它们集中起来办个图书馆呢?”

  在金彩艺术图书馆里,最常来“光顾”的就是周围社区的老年人和正在学画的学生,曾有一位妈妈带着自己正在学画的孩子在图书馆找到了几本慕名已久的画册,而这些画册在书店里根本找不到。

  “画家出画册后常常互相送,送的多了,他们家里没地方放,就都送我这来了,如果没有图书馆这样的机构来收集,这些画册很可能就被送进回收站。在画家看来可有可无的画册,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说可能却是很需要的东西。”马可强说。

每年百万资金维持图书馆

  金彩艺术图书馆建成后至今只有十来个工作人员,除了图书部两名工作人员每天为图书编目外,图书馆每周还聘请图书管理专家定期指导工作。这里的租金、水电、人工开销每年上百万,都靠马可强带领团队举办各种活动创收来维持运转。

  这几年,图书馆组织了上千位全国著名美术家赴世界50多个国家开展艺术采风、书画展览、文化交流活动,还为社区老年人、青少年举办书画培训和展览等各种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的盈余仅够图书馆的一般维持,在快速发展面前却面临着场地的局限和资金的缺口。

  马可强说,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它必须为传播中国艺术做贡献。这两年,图书馆投入数十万元制作了联合国六国语言同译的中国美术家国画集和明信片,赠送给158个国家的驻华使馆。“促使我这么做的原因,是一次在墨西哥受到的刺激,我对中国国画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愤愤不平。”马可强说,在墨西哥当地交流过程中,中国艺术家们随口就能说出墨西哥艺术大师的名字,而当地画家却连一个中国画家的名字也不知道,有的甚至从没见过中国画。“那次的经历刺痛了我,我决心要在世界传播中国传统书画,让更多人喜欢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希望建连锁公益艺术图书馆

  因为金彩艺术图书馆收集的图书复本很多,所以马可强希望将公益艺术图书馆建成连锁式的。“我希望有热爱艺术的企业和单位与我一起来做这件事,可以把图书馆建在社区里,可以建在学校周边,也可以建在其他城市,同时可以承担书画展览、培训的功能,维持自身运转,但前提是图书馆本身必须坚持公益性,要对社会免费开放。”

  “北京创建世界城市需要100棵世界一流的参天大树,我的盆景只要有相应十分之一的水和土壤,就可以长成其中的一棵,因为我有全国美术人的无偿援助。”马可强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