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民营企业将有机会牵头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而不再仅仅是配合其他科研院所及高校研究的“配角”。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放宽,注册满半年的企业即可参加认定,而申请的重要条件“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范畴也进行了扩充,并未申请专利的中医药秘方、软件核心技术等技术秘密被纳入其中。在上周举行的中关村动员大会上,一系列备受瞩目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政策及《2011-2020规划纲要》对外发布。
新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打破了原有注册一年以上的企业才有资格认定的标准,注册满半年的企业即可参加认定。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范畴进行了扩充,增加了国家西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防专利、技术秘密等五项内容,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研发费用占比达到10%的企业,允许以技术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申报。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指出,新办法将推动支持中关村大量创新创业型小企业的成长,根据估算,将有3000家企业直接受惠得到认定,享受到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从而拓宽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渠道。
中关村科技园区委员会副主任杨建华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有6000家左右,其中中关村是4000家左右,新政后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翻番。至于技术秘密的定义,他解释说,主要是指中医药、食品等产品秘方以及软件企业的核心技术等,有些企业并不愿意申请专利,今后也可以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但对技术秘密也有一定的认定标准。
另外,根据财政部近日出台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试点》的意见,科研项目经费将进行改革试点。按原有评审标准,大部分项目只有科研院所、高校才能申请到,企业涉及的很少,而现在是单独批出来一部分项目,由中关村企业牵头,并会同有关科研院所形成团队,向有关部委提出申请项目。而在中关村的2万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