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海创业,创办了一家伟大的企业;做久了企业家,他开始当老师,不仅给学生们讲课,还办起了“学校”。
这个人就是柳传志,而他创办的“学校”就是联想之星。
成立几年来,联想之星已经成为业内一个颇有名气的科技领军人才培训班,至今已有208名学员,并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摸索出“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创业联盟”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联想之星,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培训班,而是逐渐打上了创新型科技孵化器的烙印。
一次对话催生一个“学校”
联想之星的创办,源于一次短暂的对话。
2007年10月,柳传志在一辆车上遇到了同样参加党的十七大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两人不约而同地把话题落到了科学和经济“两张皮”上。
经过热烈讨论,柳传志觉得联想作为中科院下属企业,可以为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出一份力,做一些“培养人的事”,让中科院能走出更多像联想一样的企业。
就这样,一个定位于培养科技创业企业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业培训计划——联想之星就诞生了。
联想之星CEO培训班一开始就是免费的,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学员食宿费用由联想控股全包。只要经过联想之星的筛选,就能入学。
但即便如此,联想之星初次招收学员时仍是艰难重重。
在敲开中科院下属院所一个个科学家的门后,联想之星工作人员面对的是一双双疑惑的眼睛。“当时没有多少人能理解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每一段正式对话之前,我们得先花上一个小时左右讲讲联想之星究竟是干什么的。”周自强回忆。
从那时到2008年5月9日,联想之星项目组采用面对面考察或者书面征集的方式,调研了北京、长春、广州等11个城市的36个研究所,共征集了143个项目。
经过层层深入调研,最终只有34人进入面试环节。2008年7月15日,30名学员正式接受了第一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授课,联想之星第一堂课正式启程。
“麻辣烫”教学让学员很过瘾
学员已经招过来了,特训课程究竟能不能真正起到培养科技创业企业家的作用,还有待考验。
联想之星创业培训教师都经过严格筛选,都是富有企业实战经验、口才和能力俱佳的人。以柳传志为首的来自企业一线的领导者和高管纷纷助阵,与学员分享创业实战经验。
联想之星CEO特训班所授课程也是精心设计,几易其稿。“开课之前,我们把课程内容反反复复修改了9遍。”周自强说。
在课程方案改到第六稿时,联想之星一期教务长、课程体系搭建者王建庆还没有找到伴随创业家成长的感觉。
后来,她找到好几家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回忆其成长历程尤其是痛苦经历。几个问题问完,王建庆找到了感觉。
“企业成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要问题。有的问题固然重要,但在创业阶段可能并不重要,我就不把它穿到这个串上来。所以,我们把这种教学方式叫"麻辣烫"。这个课程也一气呵成了。”王建庆说。
再加上生动的实战分析,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听得很过瘾。
“在讲商业模式一课时,本来安排学员们在晚饭后游嘉兴南湖。但大家转了一圈就回来要求接着讲。最后,这堂课一直聊到半夜。”周自强说。
这或许是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的魅力。
如今,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已经招收4期合计208名学员,学员范围也从中科院系统扩展到全国高新区、孵化器等创新载体,不少海归也纷纷报名。第四期一共有500多人报名,最终只有79人成功入围。
“有人形容竞争比高考还激烈。”周自强说,从最初挑选学员的艰难,到现在全国各地学员慕名前来踊跃报名,他也找到了联想之星成长的感觉。
如今,创业之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面向全国招生的创业CEO特训班、针对当地科技创业者的短训班,以及覆盖更多创业人群的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等多层次培训活动体系,覆盖人群已达7000多人。
4亿天使资金跟进早期项目
在这208名创业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学员中,宋延林是让周自强感觉变化最大的一个。
“当时是我面试的他,文质彬彬,好像还出过诗集,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周自强回忆。
当时的宋延林手握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专利,这是一项令柯达、富士等巨头都头疼不已的技术。但他一直在“究竟是创业还是转让技术”的问题上纠结徘徊。
在听过一年创业之星CEO特训班课程后,宋延林毅然做出了抉择。2009年,宋延林成立了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了将绿色制版技术产业化的历程。
现在,以前文质彬彬的宋延林不仅话多,而且“气势汹汹”,爱将晚清湘军名将胡林翼的名言“爱才如命”挂在嘴边。
宋延林的项目也是联想之星第一个正式投资的学员项目。
除了投资中科纳新外,联想之星共投资了19家学员企业,总投资额1.5亿元。在用培训方式解决创业领军人才问题的同时,联想之星也在探索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2009年,联想之星专门成立了总额4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专注于科技领域种子期企业的投资,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投资。
“与传统的投资机构倾向于投资各方面都很成熟的企业不同,联想之星的出发点是帮助企业从一个技术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联想之星董事总经理陆刚表示。
目前,联想之星所投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TMT、先进制造等领域。在这些种子期和极早期的被投企业中,63%来自于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学员;50%的项目在投资时尚未成立公司。
另外,前三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学员中有20多名学员获得了来自联想以外投资机构或者企业的投资,融资额近3亿元。
一个“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的服务模式逐渐在联想之星形成。
创业联盟推动深层合作
如今,散落各地的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学员彼此之间也有了一些互动:
一期学员在结业后成立了中科院CEO俱乐部,业余时间大家一起聚聚聊聊;
接受培训的四期学员有了新的凝聚方式,他们专门为自己谱了一首班歌,还请了一位小明星演唱;
而联想之星江浙地区学员则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包括建设了总投资55亿元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项目,该项目2013年建成后产值将达100亿元左右;同时签订了一系列产业化合作协议,包括共建浙江中俄科技孵化产业园、浙江中科院三江化工新能源研究所等。
为进一步促进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更多社会机构的合作,日前,以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历届学员为主体,其他致力于科技创业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各行业人士共同参与的联想之星创业联盟正式成立。
联想之星创业联盟定位于非盈利性民间交流平台,由创业者、理事会、秘书处、顾问和战略合作伙伴组成。战略合作机构覆盖了7家高新区管理机构、8家社会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以及金沙江创投、红杉、创新工场等13家投资机构。
“我们的力量有限,希望吸引更多人来共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周自强说,创业联盟的成立,让创业之星的发展模式又添入了新内容。
而今,柳传志也对联想之星有了新期许,一是要对国家的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产生影响,二是要在孵化器建设方面有独创性。
如今,构建了“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创业联盟”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联想之星又瞄准了新方向,迈向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