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中关村发展的亲历者和长期研究者,为大家揭示了中关村崛起背后的秘密——不是copy硅谷,而是建立人脉;本书亦总结了在硅谷和中关村两地跨区域创业成功案例的共同点,指出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脉网络。
《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 王德禄,赵慕兰,张浩/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为风险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天使投资因其鲜明的个人对个人投资色彩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本身的基础是发达的人脉网络。天使投资人和被投资者之间,投资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因此,往往会以天使投资联盟的形式来加强天使投资人群体的人脉网络联系。
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于2008年成立。这个由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筹备、中关村企业家发起的天使投资联盟阵容庞大,吸纳了近30年来中关村涌现出的各行业成功创业人士,由43位中关村企业家以自然人身份发起成立,除柳传志、段永基、王小兰等中关村第一代企业家外,联盟成员还包括王文京、张征宇、刘迎建、冯军、雷军、严望佳等中关村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企业家。创始资本金约430万元,重点关注软件、能源、环保等高科技行业。
联盟成立由相关领域企业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决策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对项目进行投资审核和判断,采取集体负责制的形式进行投资决策;通过决策委员会审批的企业将获得联盟50~100万元左右的初始投资,联盟成员享有对优秀项目和创业企业的优先跟投权;联盟将对所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效益展开全程跟踪和辅导,并寻找更多风险投资和跟投资金,完善投资链和产业链。
这个投资联盟将充分利用中关村聚集的智力资源、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政府优惠政策和企业家资源,通过“投资+辅导”、“投资人+创业导师”的创新模式,帮助种子企业解决创业初期最棘手的市场经验不足、管理团队不完善等难题,并与“联想投资”等专业投资机构衔接,为企业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培育出更多的成功企业。
天使投资机制是硅谷创业最有特色的方面,同时也是中关村最为缺乏、薄弱的环节。除去国内机制与法律条件的不成熟以及拥有创业财富的个人为数不多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缺乏一种人与人彼此间信任的社会文化。在硅谷,许多天使投资人对于投资对象的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往往通过对于创业者个人的考察来作出投资的判断,这种考察甚至是在餐桌上进行的。一旦通过就立即给创业者开支票,而相关的合同甚至只需日后再补。一位传奇的周姓老华人,通过这种方式投资了8家硅谷清华留学生初创的企业,绝大多数都取得了成功,获利极其惊人。相比之下,并不是说中关村不懂得天使投资的重要,而是适宜天使投资模式的社会土壤仍然十分贫瘠。
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的尝试,虽然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培养信任文化来说,都没有办法彻底解决中关村天使投资缺乏的现实问题,但是有理由相信,终究会有越来越多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群体崛起,并最终推动中关村信任文化的形式和创新产业的诞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