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需要更多全球性创新成果

日期:2012-09-24  来源: 北京商报(北京)
[字体: ]

10天前,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形容为“中关村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事——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的“中关村指数2012”,在2012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首次正式发布。“中关村指数”借鉴了“硅谷指数”,并结合中关村实际,设计成了一套全面反映中关村创新发展情况的开放式指标体系。

为什么要研究编制“中关村指数”?开放式的指标体系如何动态体现中关村的发展?这套指数对中关村未来的发展有何意义?

带着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关村指数”项目组组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

解读一  为什么要编制中关村指数

监测中关村发展状态和趋势

“从国内外创新密集区域的发展经验来看,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及时监测区域创新发展动态、客观评价区域创新水平、深入研究区域创新规律非常必要。”赵弘告诉记者,编制“中关村指数”,是要通过一套相对全面的指标体系,刻画中关村的发展状况、监测最新运行情况、把握发展趋势。

据介绍,美国硅谷的“硅谷指数”自1998年以来连续发布了十余年,不仅成为反映硅谷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成为全美乃至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

为其他园区提供借鉴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总量占到了全国88个国家级高新区的1/7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赵弘认为,这就需要通过一套相对比较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及时反映中关村创新发展中的好做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关村对其他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全社会对中关村的认识

作为我国科技园区的龙头,中关村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实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但不同的人对中关村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有条件对中关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中关村2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科技园区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增进社会对中关村的认识,也就增进了社会对我国高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认识。“中关村指数”的编制和发布,可以为社会全面、系统、深入了解中关村提供一个窗口。

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关村创新能力

“通过编制和发布 中关村指数 ,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关村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提高中关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唱响 中关村 品牌,增强中关村对国际高端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促进国际高端要素向中关村集聚。”赵弘表示,除了向国内展示中关村,也有助于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关村的创新能力,引导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

解读二  如何动态反映中关村的创新发展

据 “中关村指数”项目组介绍,“中关村指数2012”主要从六方面刻画中关村创新发展情况。

创新创业企业高度集聚,中关村持续快速发展的活力强劲。

中关村创新创业活跃,2011年中关村新创办企业4243家。企业快速成长,2011年涌现出453家“倍增企业”,有3400多家企业达到“瞪羚企业”标准。每年有100多家企业进入“亿元俱乐部”。截至2011年,中关村收入规模亿元以上企业达1648家。截至今年8月底,中关村共有223家上市企业。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辐射带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中关村总收入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11年达到1.96万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六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4个领域收入规模超过2000亿元。中关村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各类分支机构5653家。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对首都和全国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1年中关村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35.9万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超过780亿元。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企业主导创制国家标准2457项、国际标准90项。2011年中关村共输出技术合同近3万项,交易金额达1320.6亿元,占全国的1/4以上,近80%的技术交易额流向京外及境外。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1+6”先行先试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创新创业人才加速向中关村“人才特区”集聚,2011年中关村从业人员达到138.5万人。截至今年5月,中关村累计490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约占全国入选人数的21.7%,累计228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占全部入选人数的79.1%。中关村创新创业专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试点不断深化,聚集了活跃的创投机构100余家,2011年吸引全国近四成的创业投资额,有481家单位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

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投资和并购逆势而上。

中关村企业“走出去”逐步由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服务输出、品牌输出转变,2011年中关村企业实现出口237亿美元,其中技术或服务出口达到27.1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境外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11年有188家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较2010年增加158家,境外投资额达到161.6亿元,较上年增长2.8倍。海外并购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并购战略重心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转移。

“TOP300”、“ZGC100”领跑园区,成为支撑中关村发展的中流砥柱。

2011年,中关村收入300强企业(TOP300)的总收入、利润、税费等都占中关村的60%以上,出口占比更高达80%。中关村上市企业营收百强(ZGC100)营业收入首次超过万亿元,达1.05万亿元,占中关村上市公司总体的95%。

解读三

中关村与硅谷还存一定差距

“透过 中关村指数 ,我们看到,中关村距离硅谷、距离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认识到差距,我们才有动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赵弘表示。

他分析,中关村应努力孕育一批能够在行业内引起重大变革,能够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

中关村是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最高水平、最精锐的“先锋部队”,这些年涌现出汉字激光照排、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但在全球层面上来看,中关村还没有产生足够多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的、标志性的创新成果。赵弘说,“我认为,中关村的科技创新更多是处于追赶、追随性的成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少,这些成果大多是渐进性的创新成果,能够打破行业原有格局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少”。

从创新成果的影响力来看,硅谷持续产生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比如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其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从发明专利来看,2011年中关村企业及高校院所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967件,硅谷2010年的专利授权量约为1.3万件,总量上差别不大。但从国际专利(PCT)看,中关村的数量比较少。2010年硅谷的“惠普”和“应用材料”两家企业PCT申请量之和,约相当于北京市PCT申请量的70%;在中关村企业中,大唐移动的PCT申请最多为97件,约为惠普的1/6。

“中关村可以抓住第四次科技浪潮机遇,狠抓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围绕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和空间信息服务、4G移动通信、生命科学和健康服务、节能环保等中关村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努力推出一批能够引起行业变革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孕育一批能够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创新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赵弘表示。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商城打折热卖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