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演绎中国式创新(下)

日期:2012-12-16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国有股权激励试点探索将国有资本和个人资本利益的增长意愿捆绑在一起,共同前进,既发挥国有资源效能,又带动社会财富增加

  受体制机制掣肘,我国国有科研院所中的众多科研工作者一直无法从其职务发明的经济产出中获得相应回报,这也成为阻碍一些国有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瓶颈。

  这不但导致广大院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国有科技型企业机制不灵活,而且影响国家大量科研投入的产出效果。

  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有关部门在中关村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国有股权激励试点,不仅调动起科研人员活力,而且为科技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注入动力。

  “我不只是名科技工作者”

  2012年1至9月,13家北京市属和中央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股权和分红激励方案获批。激励方案分为科技成果入股、定向增资扩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分红权奖励四种方式。这些激励方案使创造、创新与收益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大大激发了院所科技人员以知识创造财富奇迹的斗志。

  采取科技成果入股试点的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于2009年将一项新技术拿出来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科技成果作价498万元,吸引了502万元社会投资。在498万元中,60%即约299万元奖励给5名研发和管理人员。成为股东的一名研发人员表示,“股权激励让我明白,我不只是名科技工作者。”

  经过三年时间,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在股权政策的激励下,已经形成了成套技术,依托技术产出了相关产品,并于2010年10月再次吸引了1000万元的民营资本投资。

  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李彬说,股权激励对所有技术都敞开大门,这让大家都看到了努力方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2009年9月份完成了科技成果收益分成试点。中心主任许勇说,激励政策,使公司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公司年销售收入已经从之前的三四千万元,增长到一亿元,公司的一些育种专家甚至可以获得百万年薪。

  “困扰我们多年的发展模式问题终于可以破题了”

  试点定向增资扩股的北京数字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向核心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团队增发价值550万元的股权。公司总经理詹榜华说,公司当时制定了拓展全国市场和上市的发展战略,向核心员工出售股权,既激励了员工,增强了凝聚力,也解决了公司的融资问题。

  詹榜华说,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公司业务在全国推广成绩斐然。目前已经按照当初的发展计划向上市迈出了稳定的步伐,如今已经走到了向证监会提交材料和反馈阶段。今后企业要持续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不浪费这样的大好政策”。

  一些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单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股权激励不仅为科技人员带来了经济收益,而且使他们拥有一定话语权,改变了过去科研单位一股独大的决策方式,有利于在成果转化时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比如在成立新公司时,我们可以全部从市场上招职业经理人,科技人员不参与管理,主要负责技术研发,这样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困扰我们多年的发展模式问题终于可以破题了。”许勇说。

  “我看到了把技术变成资产的强大动力”

  接受采访的部分一线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股权激励本质上让个人资本与国有资本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只有做大了集体的蛋糕,个人才能分享到更多。“现在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一些实验室也供不应求,我看到了一股把技术变成资产的强大动力。”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说。

  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北京市对中关村股权激励试点工作明确提出的一个原则,在具体操作方面有三个环节严把关口。首先,科技成果评估完成后,会将其放到中国技术交易所进行社会公告,接受专业机构监督;其次,股权出售时,规定激励对象出资额必须大于等于股份实际价值;第三,所有试点单位的激励方案都要经过单位职代会或股东会及上级单位审议通过,接受群众和出资人监督。

  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有481家单位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其中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75家,中央企业和中央级事业单位35家,民营企业287家,上市公司84家。

  北京市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哈妮丽表示,国有资本和个人资本利益的增长意愿捆绑,向一个方向共同前进,带动社会财富增加,发挥国有资源效能,是这个政策最为高效的地方。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