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六大要素构建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

日期:2013-08-0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

创新梦·中国梦

  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5周年

  为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经济多年来保持快速增长?为何中关村在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何越来越多的全球和全国科技企业都愿意把总部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关村?为何越来越多的怀抱着创业梦想的人都愿意来中关村创业?

  除了地处首都北京,拥有密集的人才智力和科教资源,在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下进行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改革等原因外,中关村示范区还拥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活跃的科技资本以及优秀的创业导师团队、独具特色的创业文化等要素,这六大要素构成了中关村的创业生态系统。经过20多年发展,中关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创业生态系统。如今,这套创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关村独特的环境要素。

  旗帜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身——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是和国家火炬计划几乎同时诞生的。这一年,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

  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这标志着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诞生。仅仅过了30天,也就是1988年6月9日,国家科委正式成立了火炬计划办公室。

  这一年8月5日,北京市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正式办公。美联社当天发出的报道称:“中国政府在北京中关村地区正式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

  就在这次不同寻常的新闻发布会召开的第二天,即1988年8月6日,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火炬计划工作会议宣布,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指导性计划的国家火炬计划开始正式实施。

  这并非巧合,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在高新技术领域一次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

  根据中央安排,实施火炬计划是“为促进我国高技术、新技术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我国高技术、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而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是要发挥中关村地区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探索一条发展我国新技术、高技术产业的道路。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25年过去了,国家火炬计划已经成为引导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面旗帜。而中关村不仅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领跑者,更是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奋力冲刺。

  应该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之路,正是从中关村迈出了铿锵的第一步: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企业、第一个科技成果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诸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第一”都诞生在中关村。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诸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都从中关村开始先行先试。

  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关村诞生了大量的自主创新成果,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北斗导航系统终端、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在国家确定的7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都发挥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领作用。目前中关村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全国的1/4,973计划项目占全国的1/3,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大部分核心任务。2012年,中关村已经成为拥有2万余家高科技企业,总收入达2.45万亿元的世界知名高科技园区。

  奇迹  为什么会是中关村

  很多人将中关村20多年来创造的奇迹归功于北京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以及中关村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进行的先行先试的改革。

  应该说,上述说法是正确的。然而,仅仅是这些因素就成就了今天的中关村吗?

  事实上,全世界的很多城市都在试图复制美国硅谷,希望能像它那样出色地培育无数创业公司、发展上千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其中也不乏像北京一样拥有雄厚的科教和人才智力资源的城市,但到目前为止,为什么只有北京中关村成为了硅谷真正的惟一的竞争对手?

  在国内,中关村一家高新区的总收入就占全国100余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的1/8。中关村的独特之处究竟是什么?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关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创业生态系统。如今,这套创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了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关村独特的环境要素。”近日,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答记者的疑问。

  郭洪解释,经过多年发展,中关村初步构建了创业生态体系,包括6个要素:一是行业领军企业;二是高校及科研机构,这两者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三是人才;四是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和科技资本,特别是天使资本、创业资本非常活跃;五是包括创业导师在内的创业服务机构大量涌现,对大量初创企业进行创业经验的传承;六是创业文化。

  20多年来,中关村成长起来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出现了联想、百度、新浪、搜狐、大唐电信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本身有着较强的创新活力,而且推动产生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地区拥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数据显示,仅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就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2所,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院所206个。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成为中关村技术创新的源头。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随着人才特区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关村示范区积极拓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汇聚众多海外高端智力资源。截至2012年年底,中关村人才特区共有604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占全国入选总人数的21%;303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占北京市入选总数的70%;137名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入选中关村“高聚工程”,初步形成“高端引领、带动全局”的人才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吸引力不断加强,中关村吸纳国际化人才的能力逐步增强。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聚集的留学归国人员数量达到2万人。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留学归国人员数量超过1.2万人。

  科技资本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各项政策的实施推动下,中关村形成了科技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集聚的态势,聚集了一大批科技银行、天使投资人、风投公司、创投基金、信用中介机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目前,活跃在中关村的创投机构有100多家,管理的资金规模约200多亿美元,IDG、联想投资、今日资本、北极光创投、启迪创投等一批境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已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中关村活跃着全国最大的天使投资人队伍,创业投资持续活跃,创业投资案例数、投资额约占全国1/3。

  近年来,中关村一批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平台型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创建了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天使汇、云基地、36氪、创业家、创业邦等10余家创新型孵化器,主要为早期项目和初创企业提供开放办公、早期投资、产业链孵化等各具特色的服务,带动中关村形成了涵盖创业孵化、早期投资、创业教育、创业社区、创业媒体等环节的创业服务新业态,成为我国创业服务业发展的风向标,呈现出与硅谷同步创新发展的态势。

  辐射  创业文化的影响力

  在构成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的6个要素中,创业文化是最具中关村特色的。

  经过20多年的积淀和传承,中关村已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创业文化,“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让无数怀揣着创新创业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

  近年来,伴随全球创业热,中关村涌现了一批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了空前活跃的创业氛围,中关村的创业文化也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创业热潮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目前在中关村,随着团队创业、持续创业和职业经理人创业者群体日益壮大,正在形成多元与专业并举的创业形态、创新与求实并进的创业文化。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100余位有影响力的天使投资人中,有创业经历的占一半以上。创业家投身天使投资、参与创业辅导活动、做创业导师,极大地提升了中关村创业服务水平,使后续创业者能够借助创业家的资源网络、创业经验和启动资金,加快实现从个人到团队、从创业者到创业企业家的转变。投身天使投资帮助他人创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中关村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创业热情,离开大公司投身创业成为一种潮流,连续创业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在张朝阳、李彦宏、雷军、李开复等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的带动下,多位曾任职谷歌、微软、搜狐、百度等知名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和青年技术人才,纷纷借助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参与创业活动,包括优酷的古永锵、乐淘的毕胜、兰亭集势的郭去疾、点点的许朝军、陌陌的罗岩等,为中关村创业发展注入了更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传承了中关村企业家精神,提升了中关村整体创业品质。

  根据对中关村地区1000余位创业者的调研,曾任职大公司高管和技术骨干的创业者占23%,连续创业者占13%。在中关村,初步形成了与硅谷类似的“创业—成功—再创业”的良性循环,以及“创业—失败—再创业”的独特文化。

  数据显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开放平台、云计算、社交+移动的应用使创业成本降到最低,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天使投资和高端创业活动迅速崛起,推动中关村创业活动进入新一轮发展热潮。2011年与2012年,中关村每年新创办企业数量都突破了4000家,创业活跃程度超过了10年前互联网热潮时的水平。

  憧憬  全球最活跃的创新创业中心

  中关村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业热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今年7月,有着110年历史的国际权威科技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北京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北京的创业者未来或许将可以挑战硅谷在创新方面的垄断地位。”

  而在3个月前,被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著有《硅谷秘史》的史蒂夫·布兰科在对北京进行了专门访问后也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我都看见过创业公司的聚集,但北京让我震惊。”

  “北京的创业生态系统,令波士顿和西雅图黯然失色。”史蒂夫·布兰科称赞道,北京将创业公司的30年积累压缩到5年内完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看来,要想成为全球创新中心,首先必须成为全球创业中心,因为创新需要创业来驱动。创业往往是新技术、新模式包括商业模式的有机结合,能够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

  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今后中关村将继续整合创业服务资源,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设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科技园、创新型孵化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创业服务和创业投资机构聚集发展,大力培育创业服务新业态。建立全过程创业服务支持体系,完善社会化评价机制,加大对创业服务和创业投资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分园在建成区、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建设特色创业孵化载体,鼓励平台型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等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孵化器。此外,还要引导各类孵化机构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完善创业项目孵化机制和优秀初创企业发掘培养机制,支持设立种子基金或天使投资基金,提升政策咨询、企业管理、技术交易、投融资等专业服务能力。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后中关村将培育和推广创新工场、车库咖啡、联想之星、创客空间、云基地等新型孵化模式,支持孵化机构品牌和服务输出。大力聚集创业要素,培育创业投资群体,壮大天使投资人和创业导师队伍,培育与国际接轨的创业环境。支持创业服务机构与海外知名孵化机构开展合作,搭建国际化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创业大赛,打造中关村创业讲坛等知名创业服务品牌,集聚和培育优秀创业团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积极培育创业企业家精神,加大对创业企业、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推广。

  “未来某一天,在全球创新体系中,北京将会和硅谷并列,培育全球性公司并创造新的行业。”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刊发的《北京或成“下一个硅谷”》一文中做出了这样的预测。

  主任访谈

  郭洪:创新要通过创业来驱动

  今年是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5周年,也是中关村示范区建立25周年。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中关村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为什么中关村能在全球众多的科技园区中脱颖而出?中关村特有的资源禀赋究竟是什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发展,政府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就上述话题进行了对话。

  记者:这20年多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科技创新”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对于“科技创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科技创新”的内涵是什么?

  郭洪:创新应该植根并融入到全球创新体系中,吸收全社会全人类的智慧、思想和技术。在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践中,不应受到偏狭的民族主义影响,把自己与世界技术发展大势割裂开来,得意于自己的技术多么先进,把自主创新变成“关起门自己创新、自我创新”。

  记者: 你如何看待创新和创业的关系?

  郭洪:我认为创新要通过创业来驱动。硅谷被誉为全球创新中心,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硅谷自主创新出来的。欧洲、以色列都在研发跨时代的技术,但为什么它们没有被称为全球创新中心?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不在创新而在于创业。因为创业往往是新技术、新模式包括商业模式的有机结合,能够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

  记者:中关村是目前中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为什么中关村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创新创业?

  郭洪: 的确。现在有3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越来越多的全球和全国科技企业都愿意把总部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关村;二是越来越多的怀抱着创业梦想的人都愿意来中关村创业;三是越来越多的天使投资都愿意到中关村聚集。

  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中关村?这和中关村的吸引力与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有关系。首先,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重要的思想中心、市场中心,各方面要求和标准高。企业的产品或技术一旦在首都被采纳和应用,就会在整个行业、整个系统推广,对全国具有影响力。其次是人才,在这里创业不是孤立一个人,能够很方便地找到团队和合作伙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组织和中介体系带来的信息和专业服务资源。有了这些基础,才形成了活跃的创新氛围。

  事实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创业生态系统。如今,这套创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关村独特的环境要素。

  记者:构成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是什么?

  郭洪: 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包括如下要素:一是领军企业;二是高校科研机构,这两者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三是人才;四是科技资本,特别是天使资本、创业资本,尤其是关注首次投资融资环境的建设;五是包括创业导师在内的创业服务机构,对大量初创企业进行创业经验的传承;六是创业文化。

  记者: 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先行者,中关村20多年来在探索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方面有哪些经验?

  郭洪: 政府促进创新的措施应该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利益主体分散化,政府更重要的是扮演一个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营造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给企业补贴资金。政府过度的资金补贴会导致创业环境不活跃,滋生永远长不大的“小老头企业”。一颗种子要有适合的环境、气候、土壤这些条件,还有要人去浇水,才能长大;科技创新也是这样,要做好它,真正功夫在科技之外。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政府的职能应该从过去一个一个具体项目的支持扶持,转变为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上来,转变到推动环境的营造、对平台的搭建、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来。筛选优秀的企业不能由政府来实施,政府的工作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一个有利于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的筛选评价和发育的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和筛选出最具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