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海淀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创新引擎

日期:2014-03-06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 ]

 中关村海淀园作为我国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一直担负着国家科技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 任。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海淀区委、区政府明确表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海淀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任务,必须举全区 之力,以更大的努力、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尽快树立海淀在北京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形象。要牢固树立“依托核心区发展海淀区”的机遇意识,“跳出海 淀区发展核心区”的开放意识,谱写海淀科学发展新篇章。

    随着中央高层提出“要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如何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的核心区,中关村海淀园从1988年设立国内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到现在,持续探索以创新驱动引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之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中国科技创新第一区”能否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中国经济打造升级版的整体格局中,中关村海淀园如何继续扮演创新引擎角色?对于这些问题,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进行了解答。

    三大因素引领海淀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第一区”

    过去25年里,在北京城西北部,海淀不仅占据了上风上水的地理优势,而且涌动着科技创新的不竭活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5005家坐落在 海淀,约占全北京市的55%,全国的1/10;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领域中,70%以上的龙头企业坐落于此。2013年,中关村海淀园全年园区企业总收入达 12480亿元,增长17.5%,占中关村示范区的41.7%。2013年,海淀驻区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53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 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创新团队奖(通用项目),占北京市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70.7%,占全国21.5%。海淀域内单位(个人)参与的项目共有78个项 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北京市的72.9%,占全国的31.7%。连续三年空缺后产生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出自海淀,在3个创 新团队奖中,北京占据2席,均来自海淀,彰显了海淀科技资源优势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短短25年发展,海淀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第一区”。

    孟景伟表示,25年来,海淀之所以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精髓主要在三方面。

    第一,企业创新能力强。到目前为止,海淀孕育诞生了一大批像联想、百度一样的中国民族高科技产业领头羊,各类科技创业企业上万家。在美国纳斯达克、国内创业板等地上市的公司共301家,占北京市55%,占全国10%。

    海淀还是全球高科技企业在中国扎堆的地方。4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在海淀设立总部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海淀还拥有世界五 百强企业的研发机构70多个。截至2013年,海淀最具优势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约占全国七分之一,技术交易额超1000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第二,社会组织发达。海淀在25年发展中孕育产生了大量社会组织。据统计,目前海淀由企业牵头、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成立的产业技术联盟有 80多个;组建协会、商会组织约40多家;拥有面向中关村企业开放的重点实验室达59家。这些社会组织实际上发挥了很好的协同创新作用。核心区企业共创制 了TD-LTE、闪联、个域网无线通信等79项国际标准、590项国家标准。

    第三,市场化机制深入。股权投资、天使投资等在海淀不断涌现,既是推动创新活力,也是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入的体现。根据最新统计,海淀股权投资机构累计有625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数量、管理资本量和获投案例数均位居全国第三。

    双轮驱动支撑海淀成为中国新经济改革排头兵

    2009年开始,国家先后批复在中关村等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大幕开启。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格局中,海淀依靠自身雄厚积累一马当先,正在发挥独特影响力。

    在海淀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路线图上,天使投资是发展重点。“天使投资的发展对海淀自主创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孟景伟说。目前海淀 聚集了众多知名天使投资人;拥有包括天使会、创投圈等大型天使投资机构,聚集了天使投资人超过200人,占国内天使投资人总数的70%左右。

    截至2013年,海淀共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约652家,掌握的社会资本量超过2000亿元,投资机构数、资本总量以及获投案例均排在全国第三。海淀目前已经是国内天使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海淀是中国技术交易活跃的地区。每年国家的科技进步奖有约1/4出自海淀。2013年,海淀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实现1191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市的46%,占全国的15%左右。

    目前在海淀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经聚集了52家国内外机构,专业从事技术转移工作,将吸引约100家提供跨国技术转移服务的机构入驻。同时海淀还联合社会资本成立技术成果转化转移基金,推动技术转移工作开展。

    五大工程描绘海淀“中国经济升级版”样板蓝图

    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海淀的未来将描绘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样板蓝图。

    2013年,海淀对外发布《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明确经过未来三年的创新发展,海淀高新技术产 业总收入将达1.6万亿元;将围绕导航和位置服务、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形成2-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40家百亿级行业领军企业,100家十亿元 级特色企业,境外上市企业规模总数达到55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占总收入比重超过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7万件。

    孟景伟说,我们对未来是有承诺的,那就是力争把海淀打造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 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和文化双轮驱动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成为“全球高端创新创业要素聚集、扩散、辐射中心,全球 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持续孕育和生成各类原创思想的创新生态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让海淀成为一方“中国梦圆的热土”。

    (张舵 付志伟)

    成就篇>>>

 

    2013年中关村海淀园发展实现新突破

    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海淀园经济运行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全年园区企业总收入预计实现12480亿元,增 长17.5%,占中关村示范区的41.7%。海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61.24亿元,同比增长12.8%。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取得新突破。截至到2013年底,海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通过482家,新认定通过785家。海淀存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5家,约占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十六园”的55%,存量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0家。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除完成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考核和“国家创新型城区”验收工作外,2013年,海淀园驻区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 共有53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创新团队奖(通用项目),占北京市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70.7%,占全国 21.5%;海淀域内单位(个人)参与的项目共有78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北京市的72.9%,占全国的31.7%。连续三年空缺后产生的国家自 然科学二等奖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出自海淀,在3个创新团队奖中,北京占据2席,均来自海淀;推荐区内企业申报2014年国家火炬计划68项。预计全 区专利申请量3.9万件,同比增长7%,占北京市33%,专利授权量2.2万件,同比增长10%,占北京市3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8万件,增长 5%,占全市的54%。海淀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实现1191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市的46%,占全国的15%左右。

    创新篇>>>

 

    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园区跨越式发展

    2013年,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连续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来促进重点功能区和重点工程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首先,出台了《核心区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年)》,展示了核心区未来三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

    其次,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推进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中关村创新中心区CID)建设;并开展在中关村海淀核心区建 设“中关村软件城”(大上地地区),以及“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为内容的“一城三街”建设工作。

    再次,积极实施五大工程,提升核心区创新引领辐射力。

    一、实施产业领航工程。发布实施《海淀“6+1”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发展 路径和具体支持措施,首次明确规划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中期发展目标,编制完成海淀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培育龙头企业。

    同时,聚力“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两个已挂牌专精特色产业园产业聚集工作,定位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重点打造“6+1”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二、实施创新聚变工程。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进校地合作,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基金。出资1000万元与清 华大学工研院合作设立“水木启程基金”。出资1亿元与航天科工集团成立航天科工创投基金,首期规模6亿元。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共建中科海淀先进技术转移转化 中心;共建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北交大现代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协同创新;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累计投 入资金2000万元,认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3家。

    三、实施创业光合工程。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布《中关村核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在全市率先提出科技服务业行动计划,首次将科技服务业作为海淀产业发展的战略之一。

    加强集中办公区管理与服务。编制完成《海淀创业期科技型企业集中办公区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审议稿)》和申报审批规则。目前已经发布首批集中办公区认定名单,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厚德创新谷等11个集中办公区正式挂牌。

    四、实施创想圆梦工程。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加快实施“海英计划”。积极开展对2012年入选的261名人才的资金支持和本年度新入选 人才的申报、评审工作,两年共有331人入选“海英计划”,其中创业领军人才155人、创新领军人才130人、青年英才46人。

    五、实施全球联动工程。2013年,海淀园被认定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月,中关村科创硅谷孵化器在美国硅谷正式成立,吸引10余 家企业项目入驻。发挥iBridge平台作用,多层级开展国际互联互通。2013年,共邀请外商90批115人次,接待来自亚洲、美、欧等地来访36批 523人次。境外上市企业已达53家,占示范区的60%以上。从业人员中留学归国人员超过6000人,微软、法国电信、AMD等4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 和知名跨国公司在海淀设立总部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共有微软、甲骨文、IBM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研发机构70多个。

    人才篇>>>

 

    多措并举打造创新人才强区

    据海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海淀园立足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开展了如下工作:

    ——依托国家、市级重大人才工程以及知名风投机构发现人才。截至目前,海淀已有70人入选首批“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 划),占北京市的70%,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612人入选“千人计划”,205人入选“海聚工程”,126人入选“高聚工程”,分别占北京市总入选人数 的67.8%、39.9%和66.7%;

    ——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青年英才基地“三站”建设工作。目前,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22家,累计进站院士专家49人;海淀博士后工作站分站57家,博士后累计进站215人,出站110人;青年英才基地工作站建立6家,累计进站人数7人;

    ——加强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建设。目前,“基地”聚集86家企业,实现产值18.64亿元,利税1.38亿元,申报专利123项,获批69项;

    ——启动“海英计划”后续非资金性支持工作。完成海英人才公租房配租分配方案,与企业人才公租房分配方案一同上报审议。同时,推动海英人才享受股权投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等优惠政策。

    党建篇>>>

 

    创新方法,海淀园高科技企业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3年,海淀园工委以扩大“两个覆盖”、建设“两支队伍”、发挥“两个作用”为重点,紧紧围绕核心区建设中心任务,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 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园区及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针对大量中小企业党建工作开展难的问题,海淀园工委积极整合专业园、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资源,建立海淀园党建管 理孵化平台,通过平台对其区域内、行业内、楼宇内的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成立了由工委、管委会有关部门和平台牵头单位有关领导组成的平台协调小组,制定 了《党建管理孵化平台管理办法》、《平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等系列文件,及时召开了各阶段工作分析推进会,定期检查指导。拟计划三年建成36个 平台,覆盖7000—8000家企业,目前已组建22个党建管理孵化平台,初步形成了工委对大企业和平台两条主线的三级管理模式和党工团联动的工作格局, 园区非公党建工作从管理机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强化为企业、为党员服务打下了新的基础。

    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广泛开展党建创新项目评比活动,激发基层党建创新活力,形成了以党建创新项目评比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常态机制; 加强对党建典型、企业廉洁文化示范点和党务公开示范点的培养指导,高能时代和北斗星通两家企业党组织被评为“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海淀园工委也获 得了“2013年全国企业党建创新示范基地”的荣誉。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