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告别“电子卖场”,中关村将迎来什么

日期:2015-10-15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 ]

中关村这个总能让人联想到创业致富梦的地方,近日有了一个大举动:中关村核心区(海淀)正式发布《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其中明确中关村大街未来3至5年内 将完成转型,现有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逐渐腾退。这意味着,中关村将逐步告别电子卖场,转型为“创新创业一条街”,传统电子卖场的业态将逐步被新 模式和新业态所取代。
人们对此倍加关注,固然与中关村某种程度上靠电子卖场起家的历史有关,但背后更核心的问题是,“野蛮生长”的形态是会帮 助中关村的创新创业,还是窒息创新创业活力?经过业态调整后更趋于规范化经营的中关村大街,是会因抬高创新门槛让创新者望而却步,还是会保护推动创新?
经济学中有个词叫“灰色经济”,它主要是指处在监管之外的经济形态。今天,即便是在最发达、监管最严密的市场经济体中,“灰色经济”依然存在。与“灰色 经济”有关的,不是富丽堂皇的写字楼、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而大多是集市、摊贩,略带混乱、嘈杂的场面,可以讨价还价,等等。“灰色经济”通常被认为更具 经济活力、更加灵活的经济形态,因为不纳税等而能提供更低价的商品和服务,但也因处在监管范围之外而存在诸多问题。“灰色经济”其实就有那么点像现在人们 常说的“野蛮生长”。对“野蛮生长”的经济形态,不少人趋之若鹜,因为可以低价购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分享。但人们也发现,其更容易出现版权纠纷、抄袭 问题,存在商标混乱、价格欺诈、不规范经营等等。
类似的道理对以电子市场起家的中关村同样适用。在早期发展阶段,低成本的购买、分享等或许会 吸引消费者纷至沓来。例如,上世纪末,中关村就有卖场的日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平均年客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年销售额近20个亿。电子卖场的繁荣,带 动了整个中关村的IT产业链、周边商业、区域经济以及科技园区的发展,为中关村的金字招牌立下汗马功劳。但此后一段时间,假货、黑导购开始成为中关村电子 卖场甚至是整个中关村的代名词。此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产业升级趋势的逼近,这种电子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显然,这些不仅不能推动中关村的 进一步发展,而且限制了中关村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地标。
面对上述情景所提出的调整业态、减少卖场,提出即便保留一些商业,也是一些规范的品牌体 验店,都说明,中关村的规划制定者有意引领中关村大街走出“野蛮生长”、走向健康生长的新阶段,向着更高级更规范的经济形态发展。卖场虽然少了,低端的经 济业态虽然少了,但鼓励更多的孵化器和投资机构的进驻,会带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这将是对创新创业的一个新的有利推动。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 济,即便创新创业起步阶段需要低门槛,但是法治始终是经济行为中不应缺位的。很多经济领域或许避免不了要经历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但随着经济参与者规 则意识整体上升,原有业态已经不能支撑其进一步发展时,规则的透明、制度的公平则更多地成为促进创新的一个强劲推动力。
当前,上海正在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建科创中心需要克服的症结与中关村并不完全相同,但中关村发展历程中显示出规则的透明公平、与发展阶段匹配的合理有弹性的监管模式,在推动创新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于上海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