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创客养成记]从“种子”开始的梦想

日期:2015-11-10  来源:央广网
[字体: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中关村,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电子一条街”曾引领着全国电子技术风潮,如今它是“创业大街”,成了“梦想者的集 市”,中关村,始终扮演着“思想性创新”源头的角色。三十多年来,这里见证了无数老板的成功与失败,却总有激情满怀的青年站在十字路口。

  硅谷最牛创业者霍洛维茨曾说过,“在担任CEO的八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8年全是举步维艰”。中国之声今天起推出特别策划《中关村 创客养成记》,将创业企业的成长期——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作为“横断面”,派出实习生入驻不同阶段企业亲身体验,并专访创始人进行回应。“零经 验”实习生与老总,就像南北两极,这样的观察“对对碰”会激发出哪些火花?

  2014年12月,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带动下,22岁的大男孩李申作为首批尝鲜者,从北京电影学院休学,同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与很多早早出来创业的大学生一样,瞄准了身边的“痛点”。李申关注到就业难和招聘难的一个细分市场——“文化传媒类岗位非标准人才招聘选拔难”。他的种子 项目就是帮助文创类人才通过职前培训对接心仪的企业。今年李申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媒体上,“被团中央第一书记点赞的青年创客”。在这个大男孩的朋友圈里,他 自诩是公司“桃李帮”的“帮主”,曾每天在各高校食堂与同道中人“约饭”。这样的公司怎么运转?带着好奇,与创始人同龄的实习生鲍晓霞,走进了企业的大 门。

  晓霞介绍称,早上十点,他到了桃李帮办公室。桃李帮大约十几平米的办公室,一张大桌子,几把椅子,员工自带电脑办公。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在中国移动谈合作事宜,给人的感觉是,李申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

  “一个人的公司”?带着实习生的疑问,记者对话了创始人李申。

  李申告诉记者,开办公司父母是不支持的。有什么事非要休学呢?这个事对于传统的家长来说是挺夸张的一件事。因为是本质观念的冲突,所以谁也不能说服谁。

  李申说,休学的时候,父母对创业基本没有概念,但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他们逐渐对创业有了一些认识。父母的态度是不反对,对李申来说,这样已经很好了。

  确切地说,李申的公司目前全职办公的有四个人。与很多种子期的企业一样,联合创始人既管财务又管运营,既负责公关又得考虑市场。但他又不是你想 象的那种“光杆司令”,桃李帮的微信群里有几十号人会时不时给李申出谋划策,他们都曾在某段时间参与过他的创业计划,也许是陪着他走过一段路。但据李申 说,敢休学喊出“all in”的同龄大学生,还没有出现。如今,李申仍在帮助母校北京电影学院运营微信和微博。4年来,运营学校官微从勤工助学岗位成为李申的技能和公司的业务。

  李申说,他在运营方面的能力和北京电影学院给他的实践机会密不可分。电影学院的官方微博在他手里运营了四年,犯了不少错误,给宣传部老师惹了不少麻烦,但也培养了他。

  晓霞介绍称,他今天的任务多加了一项,就是管理桃李帮的官微。下面是他从李申那里学到的小技巧:当你要@一个人,微博名输入完成之后,要敲一个 空格,不然系统会将后面跟着的标点之前的文字默认为微博名的一部分。当插入一个网址,要在前后敲一个空格,否则前后内容也会变成超链接的一部分。没有对梦 想的高谈阔论,这个与他一般大的男孩似乎更在意细节和执行。

  种子轮的企业清闲吗?创始人李申回应,确实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忙碌。路演,见投资人的机会并非每天都有。围在一起聊怎么颠覆行业也总有激情退散的 时间节点。创业一年,李申修正了自己项目的发力点,并且开始接一些运营类的“活儿”,这既是为企业继续经营找“饭票”,也是在积累标准化运营人才职前培训 的经验。目前的现实是,资本寒冬虽然还没有外界传的那么邪乎,但他参加路演确实比夏天那会儿少了,更专注于产品和业务。从春到秋,中关村从来不缺野心勃勃 的人,但每次见投资人,却都是一个让人兴奋也失落的轮回。

  李回忆称,一开始看到媒体天天报道谁融到了多少钱,估值多少亿,自然也想去融一把试试。后来发现资本不是像媒体报道的那么容易,像撒钱似的,它有很严格的流程,很审慎地去做一笔投资。他们就指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李申告诉记者,最早是对团队的不认同,团队当时除了他从学校毕业以外,其他都还是在校学生,不能胜任全职地创业;第二是商业模式,当时他们想延 续之前的职前培训“Pre职场”,但大家都说做教育很辛苦又做不大,方向也不被认同。后来他想做真正有一些互联网的思维的商业模式,免费招聘,从常态化 的、一年四季都需要的点去切入。

  晓霞介绍称,今天在公司聊到了主要业务——向志向互联网运营领域的菜鸟提供收费的培训课程。但问题来了,谁来负责做培训呢?李申自问自答:请大 牛,一是外聘,但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请来了,他比我厉害,创始人需要更厉害才能吸引到。请一个没名气的人,谁会付钱来听呢?所以李申想,不如自己 通过实践案例研发课程开讲。李申说,去年还未休学时就已经有上百名学员听过他的运营类课程,实现了还不错的应收。

  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是瓶颈?记者对话创始人李申时发现,他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共性的。首先,大学生对创业毫无经验,如何对内对外成为一个 “管理者”?其次,种子轮企业创业项目,除了“点子”以外几乎都是一穷二白,需要懂技术的人做出“产品”。这轮app、O2O的创业潮已经把中关村配套技 术团队价格抄到了月薪2W起,受制于技术的种子期企业多如牛毛。谈到这些糟心事,帮主说的掏心掏肺。

  李申回忆道,6月份时找过一个在初创期的技术团队,当时用了一个新技术,但很多经验不足,工程一再延期,东西拿不出来。后来技术的 Fellowplus以早期技术入股的方式提供产品、技术及天使轮的投融资支持。真正的产品是从10月份开始设计、开发,预计可能要等到12月了。

  想法很多,人很少、钱更少,所以我们才把这样的创业企业称作“种子”。从“种子”越入下一阶段“天使”,李申们还需要,找到靠谱的技术,招到踏实的人才,做出一份被投资人问不倒的商业计划。他们也许不够成熟,但足够年轻,足够急迫,经得起犯错,却等不了蹉跎:

  李申说,创业,就是要经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你的游泳能力有多高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水流湍急。更重要的是,对面有一座宝库,谁敢游过去,谁能想办法过去。

  中关村有个“21岁现象”:很多学生大三时就开始休学创业,在拥挤的创业大街,侃侃而谈的也多是些“90后”。虽然事实上,这 些企业中多半不再有机会进军下一阶段“天使轮”,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诸多政策扶持下,他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梦想的“种子”也有了更多收获的希 望。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