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新闻分析-中关村转型 政府主导的创业大梦

日期:2016-07-10  来源:工商时报
[字体: ]

从过去的「电子一条街」到如今的「创业大街」,北京中关村的转型愈来愈快。尤其是中国大陆近年兴起一股科技创业风潮,让中关村的创业大街备受瞩目,尤其去年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访3W咖啡时,更达到高峰。

创业大街在2014年设立后一炮而红,每天上演着各式各样的创投见面会及徵才面试。其实该街只是中关村1个非常小的街区,全长不足200公尺。早期有几家科技创业服务公司在此起家,并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形塑出创新创业的文化。

 

长达7.2公里、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关村大街,与热闹喧腾的创业大街相比,更显得萧条。当地店家透露,其实大陆政府近年对电子商场仍提供相关优惠补助,但效果并不明显,电子產品摊贩纷纷歇业转行的趋势没有改变。

与此相较,创业大街的成功,促使大陆政府决定将此模式扩及整条中关村大街,转型规画在去年10月发布,规画中「创业、孵化」字眼反覆出现,彷佛要打造一条「放大版」的创业大街,但内容更加着重于智慧硬体。

电子商场逐步停业,是这项规画的一部分,他们都有了新的名字:中关村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海龙大厦)、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科贸大厦)、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赛博大厦)、中关村智能智造创新中心(中发电子大厦)等等。

不过,创业大街的成功关键,是民间企业先种下创业的种子,而非政府事先规画。电子零售业毕竟与创新服务產业有极大差异,是否能在政府的「调整」下,完成华丽转型?或是成为一场科技创业泡沫?恐怕有待观察。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