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北京市海淀区消费者协会召开消费维权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暨“消费与民生”征文表彰会议。会上对《海淀区消费维权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讲解,并进行了授徽、授旗及志愿者宣誓活动。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黄晓文、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董青、北京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曹中生参加会议,并对志愿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会上还对“消费与民生”征文获奖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海淀区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站成员进行了表彰。
“志愿者”,是一个崇高而响亮的名字,志愿者们用奉献感召着社会,用爱心温暖着他人。海淀区消费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活跃着大学生志愿者默默奉献的身影。大学生志愿者们定期到区消协接听热线电话,并参加以“3·15”宣传咨询活动为主的消费教育工作,先后在6所大学建立了投诉与法律支持工作站。
为了适应近几年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高速发展,充实消费维权志愿者队伍,培育海淀区消费维权志愿服务品牌,从而健全政府领导下多方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今年,作为工商海淀分局推进市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作项目,海淀区消费者协会开展了“消费维权志愿服务”与区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对接”暨规范化建设工程,采用三项举措,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体系建设,推动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消费维权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
以业务对接、资源整合为抓手,促进志愿者体系的规范化、一体化建设。区消协正式加入海淀志愿者联合会,并在“志愿北京”网站上注册,使核心区消费维权志愿者将能够享受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体系的待遇,着力提升志愿者对区消协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进一步构建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一是实行星级认证制度,采用自计时和志愿者服务卡计时等各种方式对志愿者服务时间进行统计。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累计及服务评价情况,认定其为海淀及北京市(一至五星)志愿者;二是实行奖章授予制度,根据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与服务绩效,授予海淀区乃至北京市海淀志愿服务奖章;三是实行典型推介制度,区消协以日常服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和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为依据,定期对注册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客观评估,对在开展活动中提供良好服务、表现出色的志愿者,可在区消协网站以及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推介。
结合辖区知名院校多的优势,在原有的热线咨询、法律援助、“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以及“七进”(进社区、进商场、超市、市场、学校、军营、景区)消费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加强志愿者正规化建设,进一步扩展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一是消费调查。参与开展行业及投诉热点、难点的消费调查和体验,包括组织问卷设计、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对市场经营行为开展有效监督。二是消费调研。对消费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调研,组织学术研讨,形成调研报告。三是案例整理。提供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对海淀区消费者协会的投诉档案进行整理,挑选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库。四是宣传资料编写。参与维权手册、消协刊物的组稿、编撰工作,以及区消协网站的更新维护。五是参与志愿者管理。参与海淀区消费者协会志愿者招募、选拔、组织等工作。
海淀区消费者协会消费维权志愿服务者团队是北京市首家志愿者联合会体系注册的消费维权志愿者团队。今后海淀区消费维权志愿服务将全面展开,区消协及分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热线接听、法律援助、消费教育、消费调查、消费调研、案例整理及述评等志愿服务。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不足,逐渐将消费维权志愿服务从大学拓展到社区,从而不断壮大海淀区消费维权志愿者队伍,增强海淀区消费维权力量,共同建设海淀区安全、放心、健康的消费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海淀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