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关村科技企业的老总们在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的带领下,来我市考察。与我市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推进扬州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两天的考察行程,让中关村的企业家们收获颇丰,扬州深厚的人文底蕴、雄厚的产业基础、宜居的城市环境,给来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关村带给扬州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有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扬州借鉴。
扬州宜居环境留给客人深刻印象
“走一路,看一路,到处都是绿色。”这是中关村考察团的企业家们,在参观完扬州“智谷”、扬子津生态园、广陵信息产业基地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升益说,与北京不同,这里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但到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在发言中表示,扬州宜居的城市环境,加上雄厚的产业基础,是不错的投资创业之地。“扬州的智能电网产业、LED新光源产业、智能机械装备制造业,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认为,中关村有技术上的优势,而扬州有产业的基础,双方合作的潜力空间巨大。
这一次扬州之行,中关村的企业家也是“有备而来”。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厉海鹰说,来扬州之前,就做过准备工作。“公司是做太阳能热水器的,这种热水器实际上是一块发热板,可覆盖在建筑屋顶、墙面上,最大程度利用了建筑空间。”她说,扬州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不错,这次来一是想寻求与光伏企业的合作,二也是想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技术。
扬州12年前开始“联姻”中关村
“要追溯扬州与中关村的"渊源",还得从12年前说起。”广陵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张贵联说,12年前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落户扬州,开启了扬州与中关村的“联姻”之路。
12年来,扬州与中关村的合作不断深化:神州数码落户广陵信息产业园、德可达无人直升机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不仅带动了扬州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得这座城市富含了科技的元素。
去年,扬州获得全国智慧城市第九名,离不开神州数码的功劳在它的推动下,扬州市民用上了市民卡,公交、购物,甚至就医实现了“一卡通”,而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张贵联说,引进中关村的企业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要逐步引进中关村先进的管理经验,甚至是人才。在北京中关村,有一个互联网分析师,创办了一家“3W咖啡馆”,聚集了互联网行业的顶尖人才,在咖啡馆里探讨行业发展前景、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张贵联认为,扬州需要这样的“3W咖啡馆”聚集高端人才。
与中关村合作,可以“三步走”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扬州与中关村的合作,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引进中关村的技术资源。“国家1/3的专利、1/3的千人计划、1/3的863计划资源都集中在中关村。”对于这么一个“富矿”,这位负责人表示,扬州没有理由忽视它。
第二步,寻求与中关村在产业方面的合作。“中关村的企业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外扩张,扬州可以将这些企业承接下来,将他们的科技成果在此转化。”她认为,扬州的产业基础雄厚,完全可以成为中关村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第三步,引进先进的园区管理经验。“中关村代表的不仅是技术力量,他们的先进的园区管理经验,同样也吸引着我们。”她认为,中关村的园区管理经验也可以“移植”到扬州其他科技产业园,助推科技产业园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