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协会 > 正文

协同发展京津冀 跨区布局中关村

日期:2017-01-25  来源:经济日报
[字体: ]

作为京津冀加速实现协同创新的积极探索者和引领者,中关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关村辐射带动下,京津冀三地实现创新资源和产业对接,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了新路径——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关键引擎。中关村,是京津冀加速实现协同创新的积极探索者和引领者。

   近年来,在中关村辐射带动下,京津冀三地合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创新资源和产业的对接,以及比较优势的协同,放大创新的乘数效应,使过去依赖资源投 入、规模扩张的“有极限”外延发展模式,转向依靠“人”的创新创业效能释放、创新驱动的“无极限”内涵式发展,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了新 路径。

   共建共享协同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平台,是协同创新能够落地的重要抓手。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由中关村与河北省保定市共建,是中关村首个在京外的创新中心。

   虽然时值隆冬,记者在这里感受到的却是蓬勃发展的春意。

   “创新中心揭牌启动一年多来,已经吸引阿里巴巴、用友、北京绿建宝、中国网库、SMC、DB、蜂巢搜索、河北歌元、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 心、北大一八九八咖啡馆、天津大学成果转化基地等86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入驻,其中50%的企业和机构来自北京。入驻企业累积研发投入3500万元。”保 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张曙光念叨起这些如数家珍。

   中国创新驿站保定基层站点、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保定工作站、中国智能电网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保定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也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创新资源聚集效应日益呈现。

 

   扈德辉带领的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团队,负责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项目运营。在张曙光看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承载了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引入中关村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将创新文化(18.200, 0.12, 0.66%)基因植入项目,形成裂变效应,为保定产业升级和转型发挥示范和促进作用;二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实施落地提供实践素材”。

   该创新中心目前已先后举办京津冀人才交流会等20场大型活动、22场创新汇—企业家沙龙活动、6场创新汇大讲堂活动,汇聚超过2000家来自中关村、北京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赴保定参加活动,对接资源,共谋发展,为保定带来了诸多人才、技术和资本。

   河北九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3月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董事长安泽方深有感触地说:“效率真高!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在创新中心的帮助下, 我们企业就成功地实现和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对接。运营团队对企业的服务作用很大,一是桥梁,二是杠杆,三是顾问,四是协同创新。”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将“优化存量、提升增量、国际合作、强化运营”,作为2017年的关键任务。具体任务包括,依托创新基地研发中心建立并运营“雨林 空间”,完善“孵化器”功能;加速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产业园区”三级跳协同发展路径;引入高端人才,完善人才培训服务,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加快科技 成果转化落地,为有需要企业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推进“中德产业新城”的规划建设;加强引入以色列、美国硅谷创新资源,等等。

   科技园区也是典型的协同创新平台。元旦前夕,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天津滨海新区揭牌。当天,来自北京的45个项目签约滨海新区,这些项目涉及移动互联网、健康医疗、跨境电商、科技金融等领域,投资额超350亿元。

   这方规划用地10.3平方公里的协同创新热土,引进中关村创新资源、政策、人才,借鉴中关村的创新服务理念与经验,计划2018年年底前初具规模,到 2020年建成若干创新社区和特色产业基地,让天津的开放港口与产业基础,与北京的科研资源、科技服务业产生“化学反应”,发挥出协同创新的叠加效应。

   近年来,中关村积极运作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布局,中关村河北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河北承德节能环保及大数据产业集聚园区、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都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共建共享创新生态系统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自主创新高地,根本原因在于中关村建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协同创新的成功和可持续,同样离不开适配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在中关村,大家的共识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不应仅仅推动一些项目落地,或者仅仅共建一些科技园区,更重要的是共同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可持续协同创新的大合唱。

   岁末年初,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在天津市宝坻区正式开张了。该公司将统筹开发建设和运营14.5平方公里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通过整合中关 村的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以及创新理念、品牌和管理模式,集聚大量高端产业和高素质人才,快速提升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产业聚集发展水平和创新 创业环境。

   中关村协同发展公司的团队,负责经营管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张超说,一方面,着力打造宝坻的硬环境,更重要的是把中关村的创新生态环境复制过来,适时适度引入科研院所的人才和专业优势,以及中关村相关产业,快速提升宝坻的创新发展能力。

   2016年,中关村以市场化运营机制将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引入津冀,支持36氪、北服创新园、创业公社、太库、泰智会等20多家孵化器,在津冀设置分支机构,注册面积共计11万多平方米,在孵企业/项目数量240多个。

   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不仅是积极推进者,而且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

   “中关村的创新资源之富集,创新能力之强,有目共睹。创新能力越强,其分解、裂变的创新能力更强。中关村在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可以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郭戎感慨地说。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到2018年,在“4+N”重点区域,初步形成以科技创新 园区链为骨干,以多个创新社区为支撑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几大目标:协同创新机制和支持政策取得重点突破,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初步构建,自主 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增强,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形成合理布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为实现发展目标,《行动计划》还提出实施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六大工程”,即,政策先行先试工程,打造区域体制机制创新高地;创新社区共建工程,建设跨区 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园区建设工程,构建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共筑区域高精尖产业主阵地;京津冀人才圈建设工程,推进高端人才 集聚和跨区域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一体化工程,推动三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机衔接。

   郭戎表示,相信中关村会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创新资源,更好地辐射带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协同发展。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