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北京98项医改任务全面完成 今年再实现六大突破

日期:2011-03-29  来源:千龙网
[字体: ]

  从今天下午召开的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去年,北京出台了2010-2011年医改实施方案和80余项配套文件,全市98项医改任务全面完成,国务院三年改革方案具体任务已完成近80%,参保率、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等15项指标提前完成。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说,北京市通过几年的改革发展,特别在解决群众看病贵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个人报付水平平均达到70%以上,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基本医保制度城乡全覆盖——让群众“看得起病”

  近年来,本市建立了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财政补助每人每年增加100元,到2010年人均筹资达到520元。新农合参合率目前达到95%以上,住院报销比例60%以上。针对140万名老人和孩子以前没有基本医保,看病费用全部自付问题,率先建立起“一老一小”医保制度,实现了基本医保制度城乡全覆盖。近两年,本市不断完善医保政策,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约31亿元。2010年,本市各类基本医保参保(合)率平均在93%以上。

  针对群众看病报销难、垫付负担重等问题,全力推进“社保卡”建设。全市已发放“社保卡”850万余张,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职工和居民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即时结算”,每年为群众减少个人垫付资金92亿元。

  本市前几年就开始试行基层基本药物目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0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

  2010年,北京完成了全市药品集中采购,实现了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统一药品价格。药品价格与市场价相比平均降低16%,减轻医保支出和群众负担36亿元。

大医院就诊能力提高25%——让群众“看得了病”

  本市积极探索预约挂号、无假日医院、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社区慢性病干预、单病种付费试点、电子病历工程等,努力使群众享受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开展大医院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在13个试点区县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转诊服务,转诊预约成功率达90%以上。

  建设无假日医院。为了解决“上班族”看病难并分流大医院就医人群,去年本市在26家医院开通双休日全天门诊,提高大医院就诊能力25%以上。

  启动电子病历工程。在已经研究制定电子病历技术方案工作基础上,2011年开始,力争五年完成居民电子病历建设,对遏制大处方、滥用抗生素、规范医疗行为发挥积极作用。

  完善社区公益性模式。社区卫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实施“四个一批”(下来一批,回来一批,进来一批,出来一批)工程,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

  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管理模式,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起“健康守门人”职责。基层诊疗人次占全市比重从5%提高到30%以上。

“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最好不得病”

  针对首都医疗资源复杂特性,为强化统一规划、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形成发展改革整体合力,本市成立了首医委,建立起高层次的管理协调机制。

  推进设立医院管理局。积极研究医管局方案,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本市市属22家大医院“管办分开”,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规范管理。推进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在资源配置、布局上把医疗、康复、护理分开。

  近年来,本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引进社会资本办医试点。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探索公立医院分类改革。研究制定鼓励民营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意见,只要民营资本能办的,政府都鼓励办。

  本着减少疾病、促进健康,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最好不得病,2009年,北京在全国第一个制定实施了《全民健康十年行动规划》,目前正着眼于健康城市发展理念编制“十二五”健康北京专项规划。

2011年北京医改将努力实现六大突破

  丁向阳指出,2011年是国家三年医改任务和本市两年医改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基本工作思路是: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从北京实际出发,着力推进五个转移:资源配置向郊区转移,医疗卫生服务从重治疗向重预防转移,工作重点从抓医院向抓基层社区转移,投入机制向加大政府投入与鼓励社会资本并重转移,医院管理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转移,力争在六大方面取得新突破。

大医院平均住院天数将从14天降到10天

  2011年,本市将成立医院管理局,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对市属22家大医院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规范管理。推进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医疗、康复、护理资源的结构和布局,将大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从14天降到10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011年,本市将出台鼓励社会办医意见,在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调整方面实现新突破。针对社会办医服务准入、医保定点、基础设施建设、价格管理、用人环境、科研与技术创新、政府购买服务、规范管理和引导发展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促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郊区县三级和准三级医院年内增至21家

  2011年,本市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城市发展新区和资源薄弱地区转移,在医疗卫生布局战略性调整方面实现新突破。通过优化提升郊区县医院水平、名院迁建或合作办院等多种方式,让新增卫生资源落户郊区新城,实施好天坛医院迁建、北大国际、清华长庚、北大第一医院大兴新院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抓紧推进通州新城儿童医疗机构筹建,加快11个新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使郊区县三级和准三级医院年内增至21家。

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和双向转诊制度

  2011年,本市将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和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分配机制,健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流动。

3-5年内全市预约挂号率达80%以上

  2011年,本市将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广预约挂号,力争3-5年内,全市预约挂号率达80%以上。继续实施无假日医院。在全市全面启动电子病历工程试点,“十二五”完成。增加大医院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力争使专家门诊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一倍。整合优化“120”和“999”急救资源,建立院前急救与公交、消防应急资源的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提高急救效率和水平。

开展按病种付费制度改革试点

  2011年,本市将整合城乡医保经办资源,在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完成市级公费医疗改革。推进新农合全市统筹,建立城乡医保“一体化”管理机制。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建立专职医保监察队伍。在2家医院100个病组开展按病种付费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医保、价格、财政联动机制。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