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转型双城记:上海学习中关村经验

日期:2012-07-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字体: ]

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这两个城市承担着为国内其他城市转型升级提供示范的功能。

人们习惯于比较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中国核心城市,却甚少想到,这两个大都市共同承担着中国先发地区转型升级发展的样本职责,是一出典型的“双城记”。

帝都和魔都尽管最终使命相同,发展路径却有不小差异,京派和海派文化让这京沪在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模式、公共服务等领域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分伯仲,又各有千秋。

一向务实的上海近日主动提出要学习北京,而不是只提对标纽约、香港这些更为发达的城市,颇为实际,而正在打造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上海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北京借鉴,比如城市治理领域。

俚语常说,心胸有多宽广,事业就有多大,上海的学习举动让这座中国经济中心城市更能与“公正,包容,诚信,责任”的城市精神相匹配。

只不过,放眼整个星球,上海不是那个上海,北京也不是那个北京,她们都只是中国大型城市走向全球化中的一个先行者,和全球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只能在披满荆棘的转型升级之路上不断摸着石头过河,而中关村和张江无疑是新一轮创新发展探索的主角之一。

京沪双城,相隔千里,正演绎着殊途同归的的产业转型故事。

一个用正阳门南北的众多品牌旗舰店与故宫的红墙黄瓦尝试着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游弋,一个则以黄浦江西岸万国建筑群与东岸浦东摩肩接踵的摩天大楼呈现国际风范。

海派和京派有了更多的交集,近日,本报记者独家从上海有关政府内部人士处获悉,上海一些部门正在努力学习北京一些先进的做法,有意思的是,这次学习颇为“低调”。

本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北京的现代服务业比例远高于上海,且北京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等较之上海仍有一定优势,公共服务领域也是上海此次借鉴北京经验的内容。

“比如说清洁能源的推广等等。”一位上海方面政府人士如是介绍上海学习北京的内容,作为国内先发地区,这两个城市承担着转型发展路径的探索职能,上海选择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北京则试图打造为世界城市。

一直竞合的两个城市开始了更深程度的互相欣赏,如同上海有张江一样,北京也有中关村,在相似的转型压力下,京沪两地的眼光除了投向对标的纽约、伦敦、东京,也投向了对方,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更好地升级,同时亦为中国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借鉴路径。

“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上海的第二产业的总量远大于北京,要实现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上升并非易事。”上海“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研究(学者版)的报告撰写人、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家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尽管在结构调整的道路上,北京比上海走得快了一点,但是现在北京所面临的问题正是,没有像上海这样的制造业基础,想把“总的盘子做大的难度要大得多”。

显然,上海转型升级步伐较之北京,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以钢铁产业为例,宝钢部分产业正在外迁,但基本产能仍留在上海,而北京首钢除极少部分产业外,生产类产业基本都已外迁。

上海:正视“差距”,学习北京

在公共服务领域,北京在公共交通领域做法远远超过上海的步伐,其中公交车和地铁系统的优惠票价让上海市民一直颇为羡慕。

近日,黄浦江畔的上海,机关部门官员的谈吐中开始加入了些有趣的例子——政策制定中与北京的差距。

一位上海政府系统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上海各委局办举行的政策研究会、情况通报会上,官员们提及上海与北京的对比越来越多。

据本报了解,此对比未能形成正式文字资料,基本是在开会前以传达会议精神的形式表现,并提请注意“低调”。

“所提及的主要是上海政策制定的一些空白或缺口,”上述人士透露,“比如说清洁能源的推广等等”。

事实上,北京在清洁能源推广中确有先行之处。2011年,北京在其制定的《北京市清洁能源行动计划(2011-2015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中,率先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计划,到2015年,北京市燃煤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下,核心区将被打造为“无燃煤区”。

而这一目标在随后发布的《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中,又下调至1500万吨。

严格的总量控制目标背后是北京清洁能源的大力推广。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副调研员刘炜在今年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清洁能源占消费总量的比例,在全国各城市中最高。

类似清洁能源的推广中的差距只能算作是上海找寻与北京差距的细枝末节,事实上,包括公共服务领域、现代服务业和银行业、总部经济等领域都或是此次上海学习北京的领域。

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55亿元,上海数据则为2200亿元,差距极小,但2011年,北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超过75%,而上海才达到58%。在公共服务领域,北京在公共交通领域做法远远超过上海的步伐,其中公交车和地铁系统的优惠票价让上海市民一直颇为羡慕。

本报进一步了解到,此次提出学习北京的部门皆属上海市政府方面的核心部门,对上海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以环境治理为例,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公开表示,北京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张全坦言,其抵京几天,明显感觉到北京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很大,“上海从北京学到了很多经验和做法。这次来开会,还是要和陈局长(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聊一聊。”

事实上,这已不是上海第一次学习北京了,本报记者注意到,上海主政者们此前也曾明确提出过学习北京经验。

公开的信息显示,上海政界最近一次向北京的“集体学习”是向北京学习“奥运经验”以推进上海世博会的筹办。

2008年4月,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率团抵京考察北京奥运会场馆、街道社区、中心商务区和高科技园区。他强调,上海要认真学习北京经验,以筹办世博会为契机,在新起点、新水平上攀登高峰。而一年后,2009年10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率北京党政代表团抵沪访问,在座谈会上俞正声再次表示要以北京为榜样,学习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认真学习借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成功经验”。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京沪两地有关“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一次对话,是上海为筹办世博会对奥运会的一次学习。

第三产业的北京经验

上海第二产业发达也是上海的优势所在,北京也曾学习考察过上海的装备制造业。

张全更为羡慕的是北京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力度。张认为,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了“从粗放型的工业到高端科技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

张全的发现在2008年上海代表团赴京考察之时已为上海的主政者们所注意。除了参观北京的奥运筹备情况以外,俞正声率团赴京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是北京朝阳区的北京商务中心区,学习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和做法。

2008年当年,北京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上海的这一数字是53%。在最近的年度数据中,这一差距依然没有明显缩小,2011年,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达75.7%,上海为57.9%。

经济形态与城市功能升级之间的矛盾让上海对未来的方向做出了更为明确的选择。2012年6月14日,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透露出的消息称,上海将“下决心减少对重化工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和投资拉动等四个方面的依赖,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个月不到,上海就已经有了动作。7月4日,上海市政府与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以“减量、增效、调整、发展”为原则,在2012-2017年实施上海宝山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

尽管此前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也曾于今年5月在公开场合透露过宝钢将把产能迁移出上海的消息,但是协议中的任务更重更紧迫。按照签约仪式上的消息,宝钢在上海地区的总量将减少铁产能约580万吨、钢产能约660万吨,相应减少300万吨标煤能耗。而时间限度也从徐最初透露的10年,缩短至5年。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干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宝钢部分产能外迁能减轻上海的能耗和环保压力、土地变现后支持更具战略意义的项目建设、对自身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其认为这个举措“无疑是一举三得”。

这与当年北京所走的路径类似。2005年,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首钢开始实施搬迁。首钢的搬迁被认为是撬动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使得北京在“十一五”的单位GDP能耗成为全国最低。

不过,虽然二产比例高的经济结构或许让上海有些头疼,但是在更多学者看来,这也将成为上海的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原主席蒋以任在7月17日撰文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上海的工业制造能力是香港等国际大城市无法比拟的。

蒋认为,上海在面临兄弟省市在经济发展上的产业类同化与规模、速度、效率和水平上的追逼时,可以通过二三产业的融合与互动,以发展三产促使二产的创新与转型,与兄弟省市展开错位竞争。

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北京想把“总的盘子做大的难度要大得多”,毕竟上海第二产业规模巨大。

因此,刘淇在今年的党代会报告中,描述北京未来经济发展方式时,并未放弃第二产业,而是打出了“北京创造”的牌。

而在2009年,刘淇率团造访上海时,这一思路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北京代表团的行程中,上海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临港产业区是重要的目的地,参观的企业也是北京未来将着力振兴的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业。

上海“中关村”式创新何在?

上海国企势力庞大使得当地民企创新的土壤相对不够,因此没有诞生出中关村如此之多的IT类上市公司。

即使是两个城市都当作引领产业来发展的第三产业,仔细分析其内在的结构,也能发现京沪两地明显的特点。

根据京沪两地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数据,北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占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远超过上海。

“这与北京科技教育中心的功能相适应,而在这种基础研究能力,恰恰是上海的弱项。”赵弘分析说。

不仅仅是上述三个领域,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晓鹏进行的“‘十二五’期间上海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战略思路研究”结果显示,在专利权拥有量——这个能够有力表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上,上海国内发明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远远低于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

“与北京相比,上海的基础科学研究较为薄弱,”陈家海说,“上海的优势在于借助其制造业的发达,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这为上海提出的命题是,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思路下,在基础科研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作为驱动力之一的科技创新到底在哪里?

在胡晓鹏的研究结论中,上海的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仍然是支撑上海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主体。根据分析,上海的创新资源及创新产业大多集中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及港澳企业,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胡认为,前者从长期来看,均会出现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上海自主创新能力决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这一观点亦是上海主政者的担忧,俞正声在今年1月份曾公开表示,上海科技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小微企业的创业环境和人才问题。

俞举例说,上海的创业板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不要说与北京相比,在全国各城市中也是比较低,“说明上海的小微型企业成长比较差,这恐怕是我们几年来依然没有解决好的一个课题”。

而上海的另一弱项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北京的这一项目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32%,而上海的数字是6.87%。

俞正声也将其归于上海民营经济的弱势。2008年,俞正声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提出,上海IT产业与深圳、北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上海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是一大缺陷,主要反映在新兴产业上。”俞说。

而面对这样一个长久未能突破的课题,上海未来五年的解决方案是以市场准入和公平待遇为重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力度。而这些思路能否落地奏效,依然将是考验上海主政者的难题。

官方资料显示,中关村2010年年底就有28家企业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而上海方面上市数量则较少,当地的核心产业园区当年只有两家企业上市,这其中,上市公司基本都为民营科技创新类企业为主。

北京、上海互相借鉴

“北京银行总部比较发达,但金融市场不如上海活跃,”赵弘说,“而金融市场恰好是表现在金融对产业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上”。

事实上,作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赵弘在更多地思考北京的发展中,有哪些方面可向上海借鉴。

在接受采访的上海不少学者看来,上海在城市公共治理领域有不少经验,且上海的市场力量因素较之北京更大一些。

以动画制作领域为例,徐克就表示,在上海拥有北京无法比拟的动画科技类人才,但与此同时,其也指出,以电影产业为例,北京则拥有上海无法比拟的导演等人文类人才。

事实上,上海在现代科技领域优势在于更多地服务于市场,尽管北京拥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但是在赵弘看来,北京还没有找到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给北京带来更多收益的途径和方向。

“北京的技术大约有20%-30%在北京当地进行产业转化,而近80%的技术都辐射到了全国各地。”赵弘说,“这种转化,受益方往往是接受成果的地方。”

赵弘认为,这种技术在外转化难以为北京带来实际的收益,而这将影响到北京为企业进一步地服务。

因此,寻求北京和外地合作的共赢渠道、机制是北京当前面临的一项任务。

而在赵弘看来,被广泛应用于长三角内部产业转移的共建园区无疑是北京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

这种“飞地经济”的模式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础,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和跨越发展。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胡雅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土地、环境、能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压力,上海生产、商务成本在逐年增加,“走出去”成为上海园区的必然选择,而苏浙皖不少城市在园区建设方面,急需学习上海园区管理经验。

这一模式在以上海为主要飞出地的长三角得以广泛的推广,仅“大张江”12个园区中,就有9个走出去。

尽管环绕在北京周围的环首都经济圈,由于长期的“灯下黑”尚不具备像长三角一样完整的经济链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但是赵弘认为,飞地经济的模式仍然是首都经济圈规划中值得探索的合作机制。

“这将促使北京科技成果转化腹地的打造,由政府搭台,集中进行经济合作。”赵弘说。

而即使在北京上半年逆势增长的金融业,仍有提升的空间。“北京银行总部比较发达,但金融市场不如上海活跃,”赵弘说,“而金融市场恰好是表现在金融对产业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上”。

这样“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差距也同样可以在北京党代会的报告中找到答案,北京对未来五年的规划是,积极推动场外市场发展,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实际上,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都已经发展到后工业时代,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十分相似,政府之间相互审视的态度将会使两个城市得到共同的进步。”赵弘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