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中关村核心区试水科技“创新券” 创新平台助中小科技企业

日期:2014-09-2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体: ]

 9月24日上午,中关村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启动暨政策发布仪式在京举行。平台网站创驿网正式上线,首批13家创新驿站获得授牌,20位专家受聘创新导师,标志着为科技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研发服务的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航。启动仪式上同步发布了平台相关支持政策。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嘉宾共同出席仪式。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创新、创新、再创新”连续三个创新进一步阐释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思想。作为中关村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创新平台通过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政策创新,进一步整合、利用区域创新资源,提升中关村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海淀区落实北京市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建设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工作任务的具体举措之一,也是进一步发挥市场起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平台促进研发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科技企业群体的发展质量和税赋贡献能力,更好地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利用一切创新手段,整合区域研发服务资源,打破阻碍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是我国现阶段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必经之路,中关村核心区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和运营将为中关村、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增添新的助推动力。

  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内有高校83所,科研院所近14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0多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个,产业联盟70多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4家,并拥有中关村软件园、永丰产业基地、中关村环保园等众多产业园区,承担的国家973和863项目分别占到全市58%和64%,除此之外海淀区还有为数众多的各类部级和市级科技资源。中关村核心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搭建就是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平台的网络信息手段和创新引导功能,实现核心区创新研发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协同创新平台提出建设线上线下一站式平台、三大服务支撑体系和五大服务功能。一站式平台由线上平台网站和线下创新主题活动共同组成,形成创新需求与创新供给的合作渠道。线上平台网站按照产业服务领域组织创新资源供需对接,具备信息发布、成果展示、在线咨询和一站式检索等功能。线下平台包括创新引导、培训认证、主题沙龙等专业服务活动。搭建基础服务资源、公共服务支撑和产业技术服务三大服务支撑体系。五大服务功能包括:公共服务、产业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引导服务和科技政策支持。

  中关村协同创新平台采用“1+1+N”市场化运营模式。其中,“1+1+N”分别指受政府委托的海淀科技中心、第三方专业建设运营机构和其他各类专业服务机构。海淀科技中心负责指导和监督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按照要求自主完成平台建设,开展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负责平台的日常运维和管理,各类加盟服务机构为平台用户提供研发创新服务。“1+1+N”运营模式改变了以往由政府主导搭建平台的模式,政府只通过评估运营方是否完成平台“指定动作”进行事后奖励和补贴,充分发挥出协同创新平台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特点。

  创新引导新模式主要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创新驿站、创新导师、创新券来实现。协同创新中心是市场化运营的产学研联合体,采取校际协同,企业参与,利益分享,市场导向的建设原则。创新驿站在高校院所、企业、专业园区、孵化器等服务机构中挂牌设立,将具备为核心区创新活动提供政策宣讲、需求发现、成果发掘、向协同创新平台推荐会员企业和服务机构等功能。创新导师由创新驿站推选产生,由既熟悉技术动态和趋势、又了解市场需求的专家组成,能够通过平台帮助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引导创新方向。目前约40人的创新导师团队已组建完成,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4人,千人计划3人。明年将采取“创新券”的形式对所有符合要求的平台服务交易给予一定比例的购买费用补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