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中关村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日期:2014-10-09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

 9月25日,在2014年中关村(000931,股吧)论坛年会上,北京市 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3家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中关村指数2014”。该研究报告称,自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综合指数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中关村高端要素聚集态势明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经济规 模与效益持续提升,对外辐射效率显著提高,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日益增强,这标志着中关村已经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中关村指数引发关注

  此次发布会是上述3家研究机构连续第三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关村指数”。中关村指数发布会已成为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科技部火 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在出席发布会时表示,“中关村指数2014”指标体系和分析报告很好地把握住了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核心定位,符合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 新驱动战略对高新区提出的要求,对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注重发展质量、注重创新能力培育、注重对所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廖国华表示,开展中关村发展情况的动态监测和科学评价工作十分必要。当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聚焦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疏解非首 都核心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转变,给中关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中关村指数”的编制,既可以为中关村管委会全面 审视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视野,也能为全社会了解和认识中关村提供新的平台和窗口。他希望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独立智库的价值和作用,更多更好地为中关村 的发展出谋划策。

  据了解,自2008年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3家研究机构开始了“中关村指数”的编制工作,2012年首次对外发布。 该指数从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企业成长、辐射带动、国际化6个方面,刻画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最新态势,旨在通过指数形式来度量、刻画、把握中关村 最新发展情况和未来走势。刚刚发布的“中关村指数2014”显示,2013年,中关村综合指数达到242.1,比2012年增长47.5点。其中,国际化 指数增长最快,跃居第一,其次是创新环境指数和创新能力指数。

  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从6个方面对“中关村指数2014”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是高端要素聚集态势明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逐步完善。2013年,中关村期末从业人员189.9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 的50%以上;中央“千人计划”人数占全国的21%。从业人员中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首次突破1万人,同比增长39.5%。科技与资本对接渠道持续拓 宽,2013年中关村新增债券融资额896亿元,实现翻倍增长;年度创投金额占全国的33.4%。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营加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新认定的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17家创新型孵化器全部是社会投资、市场化运营,并已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2013年,中关村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和经费支出均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研发经费支出 456.3亿元,占示范区增加值的比重达10.8%。2013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37782件,获得专利授权20991件,分别占北京市的30.6%和 33.5%;企业主导创制国际标准130项,国家标准2778项;每百亿增加值发明专利申请量532件、授权量157件,有效发明专利量674件,是同期 北京市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以上。

  三是经济规模与效益持续提升,加速推动首都经济转型升级。2013年, 中关村实现总收入3.0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同比增长15.9%,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8%,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 升到21.7%。2013年,中关村实现利润总额2264.8亿元,同比增长26.6%;万元增加值能耗初步估值为0.078吨标煤,不到同期北京市水平 的1/5。“64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总收入近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占中关村总收入的65%。

   四是潜力企业持续涌现,领军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13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达6000家;全年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362家;426家 “十百千工程”培育企业在示范区实现收入约1.3万亿元,占中关村总收入的42%;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04万亿元,同比增长52.3%。

   五是对外辐射效率显著提高,对津冀地区带动效应逐步显现。2013年,中关村技术交易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大,流向外省市的技术合同25030项,成交额 1464.1亿元,同比增长1.4倍,占示范区技术交易额近六成。中关村企业设立京外分支机构达8629家。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关村与全国21个省 的54个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及重点援建区域。此外,产业技术联盟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截至 2013年年底,由中关村企业发起或主导的产业联盟达156家,其中一半左右的联盟吸纳了京外地区成员。

  六是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日益增 强,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在中关村工作的外籍专家达到2654人。英特尔、微软、西门子等98家“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都在中关村投 资设立了子公司或研发机构。截至2013年年底,仅中关村核心区就吸引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等52家国际化创新服务机构以及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等国际产业联 盟。2013年,中关村企业实现出口3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在扩大产品出口规模的同时,中关村企业实现技术或服务出口40.6亿美元,同 比增长16.7%。此外,中关村企业境外专利申请再创新高,PCT专利申请量为2155件,同比增长44.7%;企业获得的欧美日三方专利授权量有427 件,同比增长16.7%。

  以全球视野谋求新突破

  对中关村的未来发展,赵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认为,在国家大力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市确立“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工作总基调的大背景下,中关村应当继续坚持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从全球视野、国家战略高度和 区域发展大局角度来谋划和推动示范区的创新发展,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首先是要围绕打造全球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在科技、经济、社会多领 域综合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其次是要围绕实现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在推动产业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方面有更大作为。此外,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推进三地共同谋划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大文章,构建大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积极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通过功 能布局引领差异化分工合作,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要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区域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共享机 制,推动京津冀创新协作取得新的进展。

赵弘还建议,要围绕提升中关村在世界创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在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全球创新功能配 置方面有新的成效。他认为,中关村的发展已经到了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阶段,未来要从产品贸易走向资本输出,再提升到在全球进行创新功能布 局,实现全球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关村就要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力,同时服务和推进企业参与全球功能分工,全面提升企业参与 全球科技与产业资源配置能力。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