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的下一次机遇

日期:2014-09-27  来源:驱动之家
[字体: ]

最近经常能看到媒体对中关村一些电子市场经营难以为继所发出的唏嘘之声。毕竟“中关村”这个颇有来历的地名承载了 IT从业者太多的期许与整整一代电脑用户的回忆,那真是一个值得缅怀的年代。那时候BAT(百度、阿里、腾讯)才刚有了雏形,雅虎、微软、英特尔还被视为 学习的对象而非超越的目标,由海外归国的“知识英雄”们比演艺明星更受欢迎。

10多年前的中关村是以硅谷为蓝本和愿景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反而是位于IT产业生态链末端的电子市场攫取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在我看来,如今的中关村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兴盛——走向衰落的,不过是传统的IT商业模式以及陈旧的产业秩序、竞争格局。

线下电子商城的败落是互联网经济规模扩大与用户需求转变后的必然结果。与渐成为历史的电子商城相比,中关村则愈发显得繁华内敛。起步期的游商气质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汲取了硅谷经验,同时又流淌着中国基因的创新力场。

硅谷的兴起最早是由于美国政府在冷战期间的军事需求,周边高校获得了政府的大笔科技经费拨款,而仙童(Fairchild)等传奇公司也因国防部订单获益。初具规模后,硅谷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小公司和接踵而至的投资人——钱在哪里,资本家就跟到哪里。这句话是没错的。风险资本成了硅谷创新的长期引擎,并持续至今。

这几年我经常往返于硅谷和中关村之间——硅谷并没有增加什么高楼广厦、地标建筑,但由于这块风水宝地始终具有极强的吸金能力,而且吸到的资金总是被用在人和研究上,而不是盖房子,因而得以长盛不衰。今天中关村的吸金能力已不逊于硅谷,且政府始终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助,至于生态系统方面,首先,有 了成功的大公司如BAT三巨头来带动和完善;其次,创业成功的例子不断涌现,刺激着更多富于才华和雄心的人才投身其间、展开创新冒险;其三,公司间的并购日益活跃;最后,应用与互联网服务商的生存环境也比过去大有改善、甚至可说是越来越健康。

问题是下一个10年、20年,中关村仍能像硅谷那样保持基业长青吗?下一个创造奇迹、孵化巨擘的机遇在哪里?

我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已有20多年,硅谷和中关村是我的两个主要阵地,我认为,也许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中关村生态环境的进化,持续增强“中国硅谷”的创新生命力与成果辐射力。

首先,硅谷永不衰竭的活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先行者不断演绎和刷新的成功案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对后继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过想要持续发展,就须考虑巨型公司和创业小公司的竞争公平问题。占有了大量资源、拥有小团队无法匹敌的优势,巨型公司有时甚至能成为行业乃至国家的名片,但如果不让它 们感受到竞争的压力,那它们就会像惯性推进下向前滚动的石头,体量越大、速度越慢。而且不可能存在那种强大和敏捷到可以创造一切的大公司,倒是有不少依靠一款了不起的产品而发迹的公司不断以收购来巩固自身地位的,例如Android就不是Google的原创,WhatsApp也并非为Facebook而 生。收购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大公司得到了继续领先的机会,小团队则获得了资源、平台、网络,因而可以更快地将创意变现——不过必须时时警惕和有效制约 那种总是利用自身市场支配优势复制小公司创意,甚至以此胁迫小公司低价贱卖自身的垄断企业。一些秉持“结果导向”思维的人或许认为,不管大公司、小公司, 做同样的事,结果都是行业赢、中国赢,这是很片面的看法,会导致全行业和新晋Start-up公司都趋于急功近利,从而使创新能力越来越贫弱的结局。

其次,让人才从创造中获得乐趣——只有乐趣还不够,还要有实实在在的财富,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更积极、更认真的举措。人家花心思做出来的发明,要让人家赚钱,而不是让一些不劳而获的公司和用户轻轻夺走。在美国,很多公司瞧不起抄袭模仿人家创意的同行,优秀的人才也往往不愿 意进入这种企业做事,如果中关村也能形成类似的氛围,那必然能从反方向催化创新。

最后,产业发展必然是越来越快,研究和开发有时却该放慢速度、放眼远处。过去这5年,我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北京工作,因而也有了更多近距离观察与学习国内互联网和移动领域同行们的机会——立足于PC与互联网年代逐步积累的资源、经验和方法论,近年来国内领先企业的步伐变得更大更快,这诚然是好事,而且从各种榜单(比如Mary Meeker每年都会更新的互联网报告)来看,全球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Top 10几乎被中美两国所瓜分——如果说着眼长远领先的“中国创新”需要一个被夯实的、不会轻易垮塌的基础,那么现在这个基础已经打好了。接下来,到了改变急躁态度的时候——确实,谈及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就一定要强调其远超传统产业的“效能”,也即企业投入的资源、消耗的时间相对于团队产出的成果、创造的价值 的比率。效能至关重要,但只看效能,却易使企业仅关注脚下的路——每一步都踩得正确无偏差,但偶尔抬头,才发现对手都快到山巅了。

也就是说,赶路的效率再高,倘若不在探路与筑路上用心思、费时间、花成本,那就不可能保证自己持续领先——我偶尔会想,假设在一个没有 Android的世界,会有一家中国公司挺身而出、真正基于商业的目的来做平台吗?这可真说不准——毕竟与做产品相比,做平台往往很慢。云计算、物联网、 大数据也有一些国内公司在研究,但此类平台级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线很漫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甚至徒劳无功的心理准备。无论如何,做长线探索、尝试成为下一波浪潮的策动者,这是挺进未来的中国公司必须打穿的阻碍进化的屏蔽层。我由衷地希望,人才济济、环境日渐规范的中关村能够涌现出一家或多家可策动与引领全球浪 潮的企业。

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也是中关村创新生态圈的一员。对一些已品尝到成功喜悦的中国同行而言,面临的新挑战是基于中国的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创新 环境去开发会被全球用户所喜爱的产品——这正是雅虎北研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做的事。雅虎赢、中国赢、人才赢——我们植根于中关村做出的这个承诺,已经成为了现实。所以,我深信,作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模仿变原创的中国IT产业的缩影,中关村必将迎来更加激动人心的明天。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