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决不能让自主招生沦为“点招”通道

2013-12-0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 ]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招生腐败的“重灾区”。有业内人士指出,有的自主招生异变成权力和金钱交易的“点招”,“点招”费用随行就市,今年一个名额已经涨到100万元。(1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高校“点招”与自主招生原本是两种不同的招生制度和渠道,在舆论对“点招”制度人人喊打、教育部严格限制“点招”名额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却暗度陈仓,将自主招生异化为“点招”通道,这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众所周知,高考“唯分数论”虽然维系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导致基础教育严重“应试化”。为了纠正应试教育之偏,以期结出素质教育之果,从2003年起,教育部逐步许可高校拿出一部分招生名额自主招生,为那些特长生上大学、上好大学提供“绿色通道”。这本是一项好制度,也是国外高校通行的招生制度,但却在我国一些高校严重变味、走形。如此“一放就乱”,高考改革又该何去何从?

  自主招生制度本应是特长生的“绿色通道”,但在“蔡荣生们”的暗箱操作下,变成了权势者子女上名牌大学的捷径,变成了权力寻租的工具,变成了钱权交易的“腐败通道”。当宝贵的招生名额被当做商品出售,当一些人凭借金钱、权力、关系就能“考”上名牌大学,受伤害的是那些无权无势没钱没门路的莘莘学子,教育公平就这样被粗暴地戕害,大学精神就这样被无情地玷污。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约束的招生权力必会滑向罪恶的渊薮。自主招生制度让高校有权对一些考生降分录取,再加上保送、点招、加分、补录、调换专业等,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可人为操作的空间很大,如果没有相应的权力制约和制度防范,就难免有人对招生名额上下其手,直至将其变成商品。实际上,两年多以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就在网上撰文断言该校的自主招生“肯定会出问题”;早在2010年,网上就出现了大量举报蔡荣生的材料,指其利用自主招生收受贿赂。只可惜,人大校方对此充耳不闻,如此漫不经心、麻痹大意,出问题是必然的。对于招生腐败,除了贪腐者应受惩处,相关高校的领导难道没有责任吗?

  高校自主招生被普遍认为是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但前提显然是坚决堵住其中的腐败漏洞,而堵住腐败漏洞的关键是约束招生权力。其一,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不能由几个校领导掌控,也不能由招生部门掌控,而应该成立专业的招生委员会,由大家说了算,以权力制衡防止招生权力腐败。其二,加强招生信息公开,将名额分配、招生过程、招生结果置于阳光之下,接受本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让腐败无处遁形。说到底,遏制自主招生腐败并不缺少好办法,关键是有没有诚意和决心,尤其是学校领导愿不愿意交出这柄诱人的权杖。

  蔡荣生案为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敲响了警钟。自主招生制度承载着人们对于高考改革的厚望,决不能让其沦为“点招”通道和权力寻租的工具。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