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低龄老人结对高龄老人 海淀建百余个老年互助社

2011-07-16  来源:千龙网
[字体: ]

 在海淀区中关村街道黄庄社区,小吴可是个忙人。

  “小吴,我们家燃气坏了,帮忙看看吧!”“小吴,信寄丢了,上哪儿能找回来?”“小吴,我把自己锁外面了……”遇到这类生活中的小麻烦,左邻右舍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爱找小吴。

  小吴,全名叫吴亚男。年龄多大?说出来,您可能会惊讶。“我今年都61岁了,头发都白了。不过,在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们眼里,我就是年轻人,他们平时就都叫我小吴。”吴亚男乐呵呵地解释。

  在黄庄社区,像吴亚男这样“年轻”的老年人可不在少数。社区成立了老年互助社,组织“年轻老人”和高龄老人结对,帮忙照顾生活起居。光吴亚男一个人,就和10多名高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

  “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老助老’,是老年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新方式。”海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包括黄庄社区在内,老年互助社项目已经在海淀3个社区试点。今年年底前,该养老模式将在辖区的148个社区(村)中推广。

  率先成立老年互助社的黄庄社区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小区里仅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62人,其中还有不少老人的子女长年在国外或者外地工作,平时只有保姆陪在身边。“靠居委会养老,难度很大。没这么多人手,对高龄、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巡视方面,说实话,力不从心。”黄庄社区有关负责人说。

  而老年互助社的成立,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互助社把社区内有热情、有责任心的相对低龄的健康老人组织起来,指导他们通过结对子、重点户巡视等方式,将辖区内高龄空巢等特殊老人的需求及时传递给居委会或服务商。

  按规定,低龄老人每周至少要上门探望结对的高龄老人一次,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需求等。“实际上远远高于这个频率,平时有事没事,都会上门看看。”吴亚男说,自己联系的10多名老人,岁数最小的也有70岁了,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过九旬。平时她除了陪老人们聊天,还定时上门为老人们量血压、叮嘱老人们按时吃药、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老人们也把她当成了亲人,大事小事都爱找她帮忙。“看老人们高兴,我自己也高兴,这件事我要一直做下去。”吴亚男说。

  互助社不仅给老人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还帮助老人找回了快乐。不久前,清华园街道老年互助社刚举行了一次金婚典礼。12对金婚老人和社区其他老人欢聚在一起,分享50年携手相伴走过的风雨历程。互助社还把每对金婚老人的生活点滴收集在一起,精心制作成纪念册赠送给老人珍藏。

  “互助社经常开展活动,就想着怎么给老人找乐子。”清华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娄万福介绍,街道老年互助社现有社员334户,536人,75岁以上的社员达到了80%。按照区域,互助社分成30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设1名组长,也就是志愿者。志愿者入户调查老人的活动需求,互助社根据老人的需求组织开展活动。趣味运动会、健康老人颁奖、新年联欢会,活动一个比一个有创意,一个比一个受欢迎。“特别是咱们今年春天办的趣味运动会,连96岁高龄的老人都参加了。”

  从今年6月份起,老年互助社在海淀其他社区(村)逐步推开。“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老年互助社的服务项目将来会越来越丰富。卫生保健、生活护理、精神慰藉、权益保障、兴趣培训、文体活动等方面,都将开展集体性的‘以老助老’服务。”有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老年互助社将覆盖海淀四分之一的社区(村)。到2013年,将覆盖全区所有社区(村)。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