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58个"鹰眼"覆盖京城 路灯人性化开关更科学

2012-06-09  来源:首都建设报
[字体: ]

  6月7日,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第二批42台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安装完毕,加上去年首批试点安装的16台采集终端,北京全市城六区范围内将有58个“鹰眼”紧盯路面自然光照度变化,随时提供准确数据信息传送回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后台。至此,北京城六区路灯将实现按照现场照度值的基准值控制开关灯时间,特殊天气情况下的人性化开关路灯也将具有更科学精确的数据保证。

    据了解,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安装完成后将立即进入为期两个月的基准值测试阶段。在此之前,以固定基准值30勒克斯为应急开关灯标准,但是在试点中发现,由于各个测试点的地理位置、环境、阴影阻挡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以固定的基准值为参考存在缺陷。这次进行的基准值测试,是以原有开关灯时间为测试时间点,在一段时间内采集固定地点在开关灯时刻的现场照度值,并取多次采集值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值。这样每个地区的的基准值将有所不同,人性化开关灯将更加科学化。

    今年安装的42台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是新型仪器,与去年的仪器相比数据精确度从0.1精确到了0.01,并且波动性减少,数据稳定性更强。另外今年的安装范围虽然还是城六区内,但是安装数量增多,位置更科学,并且在21个测试点每个点分别安装两台仪器,同时监测,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

    背景材料:去年4月,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开始在北京中心6城区均匀安装16台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进行试点,其中二环及五环路四个中心点各安装一台,四环路四个角各安装一台,五环路外的石景山、海淀加装一台,朝阳区加装两台。一年试点使用结果标明,根据采集终端的采集信息对某一区域的路灯进行远程控制,可以实现更加科学化的人性化开关路灯,满足不同天气情况下市民出行的道路照明需求。

    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外部的光敏探头采集光照度信息,并通过数据线传输到采集终端的采集单元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3G 路由器, 3G 路由器通过无线网络将信号发回到监控后台。在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情况下,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就可根据光照度信息进行提前开灯或延迟关灯。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