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占99个 市民可登录市国土局网站查询
一场特大自然灾害后又连续多日降雨,让更多地区的泥土、山石出现了松动,给市民出行、居住安全带来隐患。昨日(1日),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全市新增19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市民可登录市国土局网站(www.bjgtj.gov.cn)查询详细内容。
隐患点分布于9区县
根据市国土局公布数据,这次新增的隐患点分布于9个区县,其中房山区99处,门头沟区50处,昌平区17处,石景山区9处,平谷区7处,密云县5处,延庆县和怀柔区各4处,丰台区1处。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称,“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北京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78处,其中196处是“7·21”暴雨后新增加的。强降雨过后,市国土局的15个应急调查组对全市10个山区县的重大隐患点和避险场所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截至7月28日24时,完成全部10个山区县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根据排查数据统计,此次共查出隐患点478处。其中崩塌321处、泥石流81处、不稳定斜坡34处、地面塌陷22处、滑坡20处。在远郊区县中,一些地质灾害隐患出现在水库岸边,还有很多出现在道路、民居周围。
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新增的隐患点,市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通知当地乡镇政府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要求及时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识,补发警示卡,明确监测人,纳入群测群防体系。
据了解,目前1万份防灾警示卡和1100块警示牌已经陆续运达各区县。市国土局正在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详细统计,统计后标到图上,及时送达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
崩塌隐患占大半
记者发现,新增的196处隐患点中,可能出现崩塌的地点最多,为127处。有28处出现不稳定斜坡,17处可能出现泥石流,16个地点有滑坡隐患,8处地面塌陷。
其中公布的昌平区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涉及流村镇、南口镇、十三陵镇、延寿镇4镇。尽管此前市国土局官微“国土北京”已经发布信息普及知识,但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仍旧呼吁,北京地区的突发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空坍塌,对山区条件不太熟悉的市民,要小心突发地质灾害。
崩塌,是指陡峭山坡上的岩石土地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滑)落、滚(滑)动并堆积在坡脚(或沟谷),其规模一般在几十立方米以下,容易发生在路边、村庄和旅游景点的陡峭山坡。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怀柔中部、密云北部和房山大石河地区,其它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市民经过陡峭的山边时,如果发现有岩块坠落,就需要小心。专家提示,经过危险路段时,要注意警示标志,快速通过,不要停留。特别是大雨后或连阴雨天后,不要在山谷内停留。
高发地区避险明年完成选址
虽然这些有隐患的地区位置已经公布,但未来当村民和游客遇到险情时,应该去哪里避难,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从市国土局获悉,到2013年以前,本市将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展应急避险场地勘查和定点选址;完成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一期工程建设。
本市将在房山区佛子庄乡、门头沟区斋堂镇、密云县冯家峪镇等地建设3个监测站、428个监测点和1个数据中心。这些监测点将有望实时传出地质灾害监控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国土部门将及时发出警告。
在2015年以前,本市还将分别在怀柔区怀北镇、延庆县珍珠泉乡、昌平区上庄乡、门头沟区龙泉镇、平谷区镇罗营镇等地建立5个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801个监测点和1个数据中心。这些站点建立的同时,还将完善数据传输、处理分析系统,开发建设突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构建数据共享平台。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最终将建成覆盖北京山区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及自动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记者了解到,市国土局还将于近期利用官方网站,对地质灾害防护知识进行在线普及。市民目前可登录网站提问,届时将有望获得在线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