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世界最大碳减排购买协议落户中国

2005-12-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本报讯 记者最近从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获悉,两家中国公司12月19日与世界银行伞型碳基金签订了碳减排购买协议,以实施有史以来世界最大的碳减排项目。通过执行这个总额高达7.75亿欧元(约合9.3亿美元)的合同,两家中国江苏省的化工企业——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预计每年可减少约1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
  世界银行代表公共和私营机构的买家将购买HFC—23(三氟甲烷)的减排量。该签约项目将捕捉和摧毁在HCFC—22制造过程中产生并本来要排放到大气层中去的HFC—23。签约公司将把HFC—23减排量卖给参加世界银行伞型基金的买家们。HFC—23是导致气候变化最强劲的温室气体之一,它的温室效应潜势相当于二氧化碳的11700倍,其作为一种废气产生于制造HCF—C22(一种冷凝剂和生产其他化学产品的原料)过程中。HFC化学品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6类温室气体之一。
  世界银行同时与中国财政部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就清洁发展基金的设计和运作进行全面合作。该清洁发展基金将把碳减排交易收入中归中国政府的部分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活动。
  世界银行东亚区环境和社会发展部部长谢瑞莎女士表示,这两个项目的成功签订标志着中国站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的最前沿。中国清洁发展基金的设立将从这两个项目中获得资金,并投入到中国的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银行环境部部长沃伦·伊文斯说:“中国以这个项目向全世界树立了一个好的范例,中国展示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承诺。与此同时,碳市场从巨大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交易中受益匪浅,私营部门也通过世界银行管理的具有创新性的伞型碳基金得以充分参与碳市场交易。”
  据悉,中国清洁发展基金自2005年起根据《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将对所有的CDM项目征收不等比例的收益分成。据此,中国政府将征收所有HFC-23减排项目交易额的65%并通过新成立的清洁发展基金将其用于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项目和活动。清洁发展基金将支持在国家优先领域如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煤层气回收利用等方面的项目,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世界银行为中国政府在清洁发展基金的设计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如项目的评审标准、机构设置和运行规则等。
  另据了解,世界银行将通过伞型碳基金购买HFC-23减排量。伞型碳基金是新设立的专门用于大宗减排交易的基金,它将汇集包括来自世界银行正在管理的其他碳基金的多方资金来源来购买已经准备就绪的大型项目,该基金超过75%的资金来源于私营机构。世界银行目前管理着8个碳基金,总额高达18亿美元,其中包括致力于帮助贫困国家和社区从碳交易中受益的社区发展基金和生物碳基金。中国HFC-23碳减排购买协议的签订使世界银行已签合同数提高至36个,合同总金额达11亿美元。
  相关链接
  碳融资是一个通用词语,意指为减少经合组织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而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交易。自10年前第一宗碳减排交易成交以来,碳融资的承诺总量和总金额快速增长,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市场自1996年已累计成交两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因为核准《京都议定书》的各个国家正在努力实现其减排承诺,同时国家级和地区级的碳交易市场(如加拿大和欧盟2005年1月开始运行的排放交易市场)不断涌现,碳交易量预计将持续增长。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