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白蚁防治寻求替代POPs

2007-01-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体: ]
  白蚁是世界公认的几大城市害虫之一,以各种纤维物质为食。目前全球已知的白蚁约有2000种,其中有数百种存在于我国40%的陆地上,在我国纬度40度以南地区均有蚁害。白蚁的危害面涉及城建、农林、水利、交通等各个领域,能够造成房屋建筑损毁、江湖提坝坍塌、文物古迹被毁等严重后果,甚至因此引发洪水暴发、人员伤亡等更为严重的灾害。针对白蚁的危害,建设部于1999年发布了《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凡白蚁危害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的房屋必须实施白蚁预防处理”。
  我国曾使用两种POPs药剂来进行白蚁防治——氯丹和灭蚁灵,其中氯丹主要是在早期限制白蚁群体进入木质结构(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化学障碍);而一旦遭到白蚁侵袭之后,主要使用灭蚁灵来杀灭白蚁而控制白蚁危害。
  虽然我国从未正式允许灭蚁灵的生产和使用,然而每年都有少量的生产和使用(目前少于1t/a)。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逐渐加强了对氯丹生产和使用的管理控制;1996年,氯丹的农药使用登记被取消;1999年,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停止氯丹生产。但是,由于目前替代品价格相对较高,且持效期与氯丹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实际白蚁防治工程中尚不能完全停止这两种POPs药剂的使用。
  在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支持下,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紧密合作,正在组织实施“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将通过先进的低毒性饵剂技术来实施白蚁的种群控制,为我国白蚁防治领域最终淘汰POPs的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