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昨日发布2015年度审计署绩效报告。报告指出,2015 年,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直接促进财政增收节支、挽回(避免)损失等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总计4031.97 亿元。
1元财政资金
可带来经济效益260元
报告称,2015 年,审计署共审计 376 个部门和单位,根据法律法规和审计工作需要,还对 7633 个单位进行了延伸审计和调查。在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方面,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直接促进财政增收节支、挽回(避免)损失等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 总计4031.97 亿元。
与此同时,审计署 2015 年度财政拨款支出15.53 亿元。比较两方面数字,投入产出比为 1:260,也就是审计每花 1 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260 元。从人均工作成果看,按审计署在职人员 3341 人计算,人均实现审计成果 12068 万元。
其中,在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审计方面,报告称,通过审计,促进追回和归还资金等 100 多亿元,整改违规分配使用保障性住房等 1.7 万多套。
协助有关部门
查处一批重特大案件
在不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方面,报告称,通过审计,促进新开工和完工项目18862 个,取消和清理行政审批、资质认定和收费等 486 项。
除此外,审计署向司法、纪检和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事项905件,涉及人员5750人,还协助有关部门查处了一批重特大案件。及时跟踪处理结果,公告了已由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结的55起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事项的处理结果。
报告透露,2015年审计署建立健全审计与中央巡视工作、案件查办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抽调200多名业务骨干,参与中央巡视组工作或重大腐败案件的查处。
对省委书记和省长
首次进行同步审计
报告还提到,2015年,审计署主要对36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地方省级领导干部16人、中央部门领导干部6人、中央企 业领导人员9人、金融机构领导人员5人,首次对省委书记和省长进行同步审计。同时,还对审计系统14名司(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上述经济责任审计涉及5个项目,分别为地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部长经济责任审计、金融机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央企业 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系统司(局)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均为2个月,参与审计的有审计署业务司局,也有审计署特派办、派出局。其中,金 融机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署18个特派办均有参与。
湖南娄底试点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记者注意到绩效报告还披露,审计署于2015年4月至6月,在湖南省娄底市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此外,审计署去年加大了数据分析方面的投入。2015年审计数据系统建设及数据分析类项目支出600万元,包括地方财政收支数据分析、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系统建设等支出。
另外,审计指挥与辅助决策信息系统项目支出916万元,审计署电子文件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项目支出和“金审工程”二期建设支出1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