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其他信息 > 正文

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德恭谈篆书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2014-07-17  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 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日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 员王德恭做客新华网访谈间,就篆书创作的继承创新以及与时俱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王德恭(左)接受新华网专访。

    王德恭说,继承与创新一直是在艺术界,也是书法家所面对的两个大问题。有继承才会有创新。创新是在继承的过程中间逐渐所形成的,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王德恭表示,目前我国出土的大量古玺文为篆书的创新奠定很好的基础,开拓了很大的空间。

    王德恭作品: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王德恭介绍说,篆书的创新在历史上有两个阶段,唐代和清代。秦汉以后,篆书的发展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历程。这个时期精篆书者寥若星辰,直 到唐代才出现了大书法家叫李阳冰。其篆书用笔以圆转瘦劲见长,开了这个时期篆书创作的先河,使篆书有了新的生机。李阳冰是唐代篆书大家,亦为“铁线篆”之 开山祖,后人将他与李斯并称为“二李”。从他以后,五代到宋元明,写篆书的人也有,为数不多,一直到清代的中后期才出现了一位写篆书的大家叫邓石如。他在 我们中国书坛上是一个很著名的布衣书法家,没有当过一天官,但是他在中国的书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成为一代宗师。

    王德恭作品:王维诗《汉江临泛》。

    作为汉字之祖的篆书体系,从甲骨文、商周金文到秦小篆,承载了从上古三代到战国秦汉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更是中国上古文明和礼乐文化 发展的艺术结晶。因此,不深入研究从先秦到两汉的历史文化传统,便难以真正提升篆书创作境界。王德恭表示,篆书的创新,必须取法高古,借鉴前人已经积累起 来的经验和已取得的成就。当代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诠释时代,寻求既古老又崭新的篆书体式,正在逐渐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篆书风貌,并以当今时代的独特书法 审美诉求演绎着篆书之美。

    王德恭作品: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句)

    王德恭扇面作品:花好月圆人寿。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