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女人 > 妈妈宝宝 > 正文

如何培养孩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日期:2014-03-20  来源:凤凰亲子综合
[字体: ]

对于上学的学生来讲,每天早上及晚上回家合理安排时间、做事不磨蹭、不拖拉、办事高效等是许多家长求之不得的事情。

儿子不到三岁时就开始培养他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从他和小伙伴玩耍时开始的。儿子和楼上的小伙伴每天都要互相串门,不是你去我家就是我到你家,但我们每次都约定好时间。例如从六点半到七点半等,并教给他辨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分别指到哪里就要回家等。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家中一定要按规则行事,一个国家要讲法律、一个单位要有规章制度、同样一个家庭也要讲规则。有了规则一切有章可循,当出 现分歧或矛盾时按照规则行事则是最简单的办法。但制定规则时要注意:家长提的要求一定要具体、可行,即可操作性强。否则说了等于白说,因为孩子不好执行。 例如去玩一会儿就回来,到底是多长时间是“一会儿”呢,孩子不好界定,如果从六点半到七点半一个小时,这样就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

我给儿子设计个表格贴在墙上,和他一起约定:每天去玩时能按约定时间回来则得一个笑脸,积攒五个笑脸就可以得到适当奖励,或者是他喜欢的一个玩具, 或者是他喜欢吃的东西,或者他想去玩的地方等。相反违背约定也要给予适当惩罚,例如当天晚上不给讲故事等。因为儿子不到一岁时,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则成了 临睡前的必修课了,如今每晚的故事时间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精神享受。

这里注意惩罚不能把以前得到的笑脸划去,那样抹杀他以前的努力。同时惩罚也不能为他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就把他关进小黑屋,面对这样的环境孩子会心生恐惧,孩子将来内心也会缺少安全感,对孩子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我最初开始执行的时候,只要儿子能得到三个笑脸就可以奖励一次,循序渐进得五个再进行奖励等。一个人做事情时,尽管知道必须去做,并且这件事对他一 生发展都有意义时,但每次逼迫自己去做时,总有一种反感情绪,并且会觉得十分疲惫,也会坚持不了多久就转移注意力。但通过奖励的强化与做事本身联系起来, 既强化了该行为,又磨练了他的意志,最终目的是从外部奖励转化为内部动力。

一般而言,一件事情坚持三个星期就基本养成习惯,因为21天是一个人形成思维定势的关键期。例如刚搬家时,前三个星期下班后还会不自觉地朝原来家的方向走,等第三个星期后就能完全转变过来了。

在 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中,一定要注意和周围的人配合一致。我和邻居小伙伴的妈妈约定好,当孩子在某一家玩时一进家门都询问要玩多长时间,一般提前5分钟进行 提示。最关键的是当孩子玩得兴致很高而不愿意走时,一定不要挽留,而是鼓励他们:“阿姨能理解你很愿意在这里玩,但阿姨知道你是个遵守时间的孩子,如果没 玩够明天再来玩。如果喜欢这个玩具你也可以和伙伴商量一下,是否能带回家,何时还回来……”这样既能让孩子心平气和地遵守时间,同时也让他们彼此间学会分 享、信守诺言等。

相反,如果在约定时间到了以后,尤其是看到家长来叫孩子回家时,主人一方看到孩子恋恋不舍的样子时,一方面出于对孩子的怜爱,另一方面出于热情好 客,于是乎极力挽留。此时,即使家长坚决让孩子回去,但孩子心里也会和父母产生对立情绪:阿姨都让我在这里玩,你却不让玩。同时也让孩子是非标准混乱:我 到底该听谁的呢?如果家长面对对方家长的热情挽留而顺从,那么孩子会觉得这个规则是无效的。无形中给孩子树立负面榜样,以后可以通过借助别人的力量不用遵 守约定。此时,家长制定的规则不但无效,还会带来额外的负面影响,这对于两个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都是不利的。

大约三个星期,儿子养成了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又过了三个月,这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如今,儿子和邻居小伙伴都养成了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当小伙伴一 起来玩时,就会说:“阿姨,我八点回家。”等到七点五十以后我便开始提示,让两个孩子都有个心理缓冲期,同时安排好游戏内容,等到八点,小家伙准时上楼回 家了。

再者,给孩子奖励时一定要与全家人协调一致。因为儿子有时也让他奶奶带着玩,本来我们约好攒够几个笑脸就能换取一个奖励等,但还未到约定数目,结果 他奶奶带他去商店买回来了。因此,以后再有约定就及时嘱咐婆婆不要买这个奖品等,以防让儿子失去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因为他会认为不按照约定去做,也能得 到想要的一切。来得太容易,对于玩具他也没有了珍惜的感觉。

按照上述方法,儿子上网、看电视等都能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这种方法就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行为疗法“代币法”,所谓“代币”就是用小红花、五角 星等暂时代替真正奖励的东西,当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就能获得奖励,从而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这 种方法对于十岁以下的孩子比较适用,不仅适用于个人,还可以用于学校等集体场所。

儿子学校现在用的笑脸换金币(黄色纸片)也是运用“代币法”,同学们攒够十个金币后,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进出图书馆和微机室,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

儿子刚上学时,虽然他早上起床很早,但吃完早饭后他特别磨蹭,一会儿去摆弄玩具,一会儿又拿起本书看起来,好像早上不用上学似的。为此,我在几遍催 促无效后也发过脾气,最后在老公的配合下顺利解决。但事后我也反思,靠我的唠叨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家长都存在这样普遍的心理:我跟他说这么多遍都不行,说一遍他能记住吗?认为对孩子多说点,孩子就记住了,其实正相反。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载有新 信息的语言第一次讲出时,对大脑刺激最大、印象最深。但同一内容反复次数太多,就会使大脑皮层产生某种抑制,自动关闭其接受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唠叨只能 变成无关痛痒的废话,有事甚至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即便是家长说的话太有道理了但在孩子那里一点作用都没有,相反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烦。更主要的是你说 第一遍他也不用上心,因为他知道你百分百还要说第二遍、第三遍……,带来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他会泛化到家庭以外的场景中,课堂上老师讲话他也不认真听,因为 父母已经培养他不用一次性认真听别人说话了。

唠叨,看似仅仅是重复几遍,但对于亲子关系的融洽,以及后续教育的有效性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在孩子心目中种下父母爱唠叨的印象,在今后的成长过 程中父母的话语会失去分量。而不像歌中唱得那样:“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这是当成家立业后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唠叨中凝聚的是对孩子 的爱。但在未成年阶段,孩子往往还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切。

后来我及时和儿子沟通制定了一张表,经过三个多星期的按照约定行事,这个问题已经顺利解决。我用A4纸设计了一份表格贴在防盗门上,题目就是“早上 迎接新一天”,安排从周一到周五早上时间利用问题。例如每天早上6:30起床( );6:45吃饭( );6:55刷牙、洗脸( );7:10出家门( )。如果都能遵守约定(可以提前但不能拖后)每天可以得4个笑脸,从周一到周五最多可以得20个笑脸。

表 格下面有我们一起约定的内容:例如得17个笑脸换一张“生活好习惯”喜报(周一上学交给老师,学校注重多元评价,鼓励父母为孩子写喜报等),周末和父母一 起游一次泳;得20个笑脸除游泳之外还可以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再写些鼓励他的话:相信你一定会遵守约定!爸爸妈妈爱你!

制作这个表格家长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儿子班级的一男孩跳绳总是不达标,后来让儿子教那个同学动作要领,我向他妈妈介绍用代币法训练孩子练 习,老公在接儿子放学的过程中和同学爸爸交流如何引导孩子一起跳绳等。结果那位妈妈制作了一个个小袋鼠跨台阶的表,每天跳到规定的数目,小袋鼠就跳上一个 台阶等,生动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兴趣。结果,一个星期,那个同学就能顺利达标。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发挥孩子想象力,让孩子设计和标记自己喜 欢的图案等。

朋友的孩子两岁多,每天在外面玩耍回家后就是不洗手,朋友就告诉他不洗手不能吃东西等,结果小家伙不但不洗还大声哭闹,朋友抱怨孩子特别倔强。一方 面孩子进入第一反抗期后,反抗、执拗是很正常的,但父母的引导方法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表现。我建议朋友用代币法规范孩子洗手,在卫生间洗手池旁贴个表格, 每一次洗完手就贴个小贴画鼓励一下,积累到一定数目再给适当奖励。同时也告诉他手上有很多小细菌等,可以通过查阅细菌图片等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细菌的存在 等。我儿子在两岁多养成主动刷牙的习惯就是用此方法,效果非常好。朋友抱怨孩子倔强,其实也是朋友教给孩子倔强,因为在互相僵持的过程中孩子就学会了用这 种方式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给他买个显微镜,让他看清楚手上和指甲里会藏有细菌等,用“厌恶疗法”来引导孩子自觉洗手。

因为儿子学校注重对孩子的多元评价,如果孩子表现好的话,学校鼓励家长给孩子写喜报,因此我们利用此方面给他以精神鼓励,同时也适当给他以一定的物 质奖励。当时儿子特别喜欢游泳,所以我们就约定把游泳作为奖励之一,既锻炼了身体,同时一家人在一起游泳,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制定好表格后一定要认真执行,每天儿子出家门前那一刻,在儿子面前我就在表格上做好记录或者让他做记录,和他一起见证记录过 程,体现对他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周末按照记录内容兑现诺言,如果他做得好,我们会一定遵守承诺。我们遵守规则就为儿子能遵守规则树立个榜样。这样再用此方 法建立其他良好的习惯或改掉不良习惯都十分顺利。

同时我们也引导他:“爸爸每天开车不是专门送你上学的,而是爸爸上班正好顺路捎你走。所以你要尊重爸爸的时间安排。”这样也引导儿子要学会考虑别人感受,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等。

如今,儿子早上能合理安排时间,根本不再使用表格,吃完饭、洗刷完就开始催促爸爸:“爸爸,快一点,别迟到了。”

在 这里我们已经不再使用惩罚,因为人人都不喜欢惩罚,最主要的是从三岁多开始运用代币法,在我们相互尊重前提下,约定好具体内容、并严格信守承诺,儿子已经 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则,因此用不着使用惩罚来监督、威慑他。当然,刚开始的时候还是要制定惩罚措施,以便督促他积极地遵守规则。

每天早上看到儿子和老公一起出家门,父子俩积极阳光的心态、快乐自信的笑容成了温暖我一天的幸福秘籍。

也有的家长担心让孩子做某事就要给他奖励等,是否会给孩子养成做事就要附加条件等不良习惯,如果没有奖励孩子就不愿做了呢?这里家长可以不必担心, 只要合理运用代币法,会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进不良习惯都有积极作用的。通过外在的奖励强化行为,经过大约三个周后,可以转变为内在的动力,进而变为 自觉的行为。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