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女人 > 情感空间 > 正文

相亲大会缘何尴尬事多?

日期:2009-03-25  来源:金羊网 -- 羊城晚报
[字体: ]
 

    “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年龄越大越容易有“爱情恐慌”……这类报道一再提醒我们,要抓紧自己的终身大事。近日有招聘网站对6000名职场人士做了一个相关调查,发现“80后”比“70后”更愿早结婚,28岁当嫁、30岁当娶是职场人心目中能接受的女性和男性的最晚结婚年龄。不管是“70后”还是“80后”,处于单身状态的职场人中66%的人内心着急,并有两成单身者明确表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而在寻找伴侣的方式上,竟有七成左右人可以接受相亲这种传统方式。

    的确,传统的相亲方式又再成为解决终身大事的途径之一,连以前“皇帝女唔忧嫁”的大学生也纷纷接受相亲。北京一所高校的校园网上关于“如果让你去相亲,你会怎么办?”的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1279人中,“欣然接受”的占48.88%,“会接受”的占19.33%,“视情况而定”的占23.39%,“不接受”或者“不知道怎么办”仅占6.73%和1.67%。

    上个月的东西方情人节、这个月的三八妇女节,相亲活动趁机又火了一把。企业内部或者商家也趁着节日推出相亲大会。在东山湖公园举行的“情人节万人相亲会”更是相当瞩目,预计实行男女一比一的万人派对,结果女士报名者众多,基本达到了男女一比六的比例,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不过,说到实效会怎样?有企业的主办者无奈地表示,配对的成功率几乎为零,活动一方面是做宣传,一方面也提供一个互相认识的平台给单身男女们。而曾经参与大型相亲大会的人也觉得,人多且不说能否“找到人”,尴尬事情倒是一箩筐。

    A 年纪不同,各怀心事

    日前,记者参与了一个200人左右的相亲大会,参与者年纪从18-40岁不等。在主持人的挑动下,现场气氛还不错,不过每次发起游戏,参与者都只有20来岁年轻人,嘴巴传物、拥抱夹气球……大玩贴身游戏都毫不抗拒。而眼巴巴看人家玩游戏、赢奖品的都是30多岁的“剩男”、“剩女”,在别人玩的时候,他们有的心不在焉左右顾盼,有的则跟同性坐在一起聊天,有的“相”不下去,干脆提早离场。

    为什么会这样呢?任职某国营企业工会的欧大姐给我们分析了一通。由于企业里未婚男女的队伍越来越大,企业领导对此重视起来,让工会定期组织相亲大会,联系其他国企或者大型企业的单身男女来联谊。开始大家都踊跃参与,后来去联谊的人越来越少,最大的原因是“相不到一起去”。欧大姐说:“20至25岁的年轻人刚毕业,对婚恋事宜还不着急,他们来参加都是抱着玩的心态,‘奔三’的人参加的目标很明确,他们是想找对象的,但是心态上又放不开,即便到场,游戏不敢玩,常常也是跟‘自己友’抱团,能有什么结果呢?”

    另外,年纪不一样,大家择偶的条件也不一样。“20来岁的单身男女,自然看不上40岁的,但40岁的又想找20来岁的,结果30岁左右的备受冷落。”不同年龄的未婚男女,相亲条件的差异也是让欧大姐甚为头痛的事情。

    曾举办过大型相亲会某婚恋网站婚姻家庭专家小龙女解释说:对于现代都市白领来说,繁忙的工作生活,恋爱婚期推后是很普遍的现象,一般说来,26到35岁的女士和30岁到40岁的男士,才能算得上大龄单身,但现在的问题是,年龄较小如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并不急于恋爱结婚,而大龄单身基本已有特定的选择人群,恰恰是年龄处于中间段的单身,对于恋爱结婚的观点不一,选择各异,反而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处境比较尴尬。

    B 人多口杂 隐私易损

    无论严格或者松散的相亲大会,对参加者的唯一前提条件就是单身。动辄上千人的相亲大会,碰到同事或朋友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个人私隐难保证,会让相亲者在以后工作生活中被人落下话柄。

    25岁的湖南人小陈,曾经抱着玩玩、长长见识的心态去参加免费的万人相亲大会。当时她与几位姊妹一起进场,到处人头涌动,根本没办法看清楚男士们的长相,更别说了解,后来她们就当作游园会来玩。走着走着,却发现另一个部门的B姐!几个姊妹当场叽叽喳喳地八卦起来:“B姐前两年不是已经结婚了吗?我刚进厂的时候就吃到她的喜糖!”“我听隔壁办公室的C姐就讲过,说她离婚了,原来是真的……”正当她们聊得起劲,B姐似乎也发现了她们,转眼间就不见了人。

<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