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财经 > 正文

中关村海淀园总收入今年力争同比增长17%

日期:2013-02-26  来源:北京商报
[字体: ]

  中关村开启了科技体制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先河。从1988年起,许多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产业政策和服务,都是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取得成功之后再向全国推广的。

  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成为了中关村先行先试的排头兵、桥头堡。二十多年过去了,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众多高新技术在这里蹒跚起步,成长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

  今年,海淀园将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推进中关村核心区建设,继续发挥核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园区实现总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力争达到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总收入占示范区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

  “1+10”政策体系为企业发展提速

  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率先推行的“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在扎实推进落实这一系列新政的同时,去年海淀区又出台了“1+10”创新政策体系(1个统一申报平台,10项政策),安排18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中关村核心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

  据介绍,为使产业政策及政府资金“用在刀刃上”,去年以来,海淀园管委会会同海淀区金融办等部门对海淀园涉及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16项政策进行了梳理和修订,新政策体现了“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聚焦重点产业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侧重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在支持方式上,突出财政资金集中使用,丰富以股权投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多种方式支持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转变单一项目评审方式,增强主动筛选,提高支持效率和效果。建立统一的申报、受理、分检、监督、效果评估管理平台;明确支持对象、规范支持标准、减少评审环节,做到规范、透明、高效。

  据了解,通过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统一申报管理平台,海淀区共有2325家单位申报项目3072项,最终给予支持的项目为949个,支持总金额约6.3亿元。

  科学城和北部地区建设稳步推进

  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关村科学城,一直是海淀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海淀园管委会专门成立了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并派专人进驻中关村管委会进行项目对接,全力推进科学城建设。

  截至2012年10月,北京市共有46家高校院所、央企纳入科学城建设工作体系,共同实施4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建设项目。其中在海淀的42个中关村科学城项目中,涉及新建及改造工程项目74项,总规划建筑面积约730万平方米,占全市80%,总投资约600亿元,占全市81%。

  据了解,中关村科学城目前已投入使用项目8项,建筑面积约24.4万平方米;已施工完成待验收项目3项,建筑面积约14.1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项目9项,规划建筑面积约205.8万平方米,投资约178.5亿元。

  与中关村科学城同等重要的海淀北部地区,是中关村核心区未来的高速增长点。海淀园管委会围绕北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各园区产业定位,分析调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落地空间需求。2012年共为新浪总部、航天天绘等20家企业确认供地意向。根据测算,预计企业达产后未来三年收入合计可达3424亿元。联想总部、新浪总部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即将实现供地并开工建设。

  整合资源打造优异产业政策环境

  中关村核心区的自主创新一向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强力引导,科技园区的良好运行同样得益于地区优异的产业政策环境。

  目前海淀园整合了园区建设管理、科技、投资促进、经济信息化、知识产权等多项职能,打造了一个面向科技产业的跨部门、一门式的协同服务及科技创新资源、政策导入平台。

  平台强调以业务为导向,采用了条块结合的新型内容业务组织方式,设立了包括中关村科学城、专精特新产业园、智慧海淀等在内的7个专项工作组,并选派骨干同志进入各专项重点工作组开展工作,以更好地满足核心区建设任务的需要。

  此外,海淀园还通过开展街镇联动,对各处室对口联系街镇工作进行部署,完成街镇走访工作,在各个街道进行核心区政策体系宣讲,推动街镇积极主动与区域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形成联动、互动的工作机制。

  高端人才集聚人才特区

  增长力日益强劲的园区、发展力持续增长的企业以及日渐完善的配套设施,所增加的不仅仅是海淀的科技竞争力,更增强了这里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据了解,2012年海淀区新入选中央“千人计划”11人,北京“海聚工程”32人,2012年度第一批中关村“高聚工程”入选31人。目前,累计有69人入选“千人计划”、157人入选“海聚工程”、114人入选“高聚工程”。

  高端人才不仅扎堆海淀,更扎根企业。2012年以来,海淀园管委会继续推进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北京金秋果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正科技有限公司、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建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使海淀区建立的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累计达到15家,进站院士39名。另外,四方继保、德青源、安科兴业3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分站,使海淀区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累计达到54家;博士后累计进站174人,出站96人。

  中关村“1+6”新政全面落实

  在积极完善地区产业政策,推进重点项目,吸引企业、人才聚集的同时,海淀园管委会还积极利用国家新政为地区企业谋利,中关村“1+6”政策的落实,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政策出台一年多来,海淀共有25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占全市总量的46%;758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研发费用较政策出台前多加计扣除10.1亿元,为企业减免税款1.5亿元;96家企业享受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较政策出台前税前多扣除2106万元,为企业减免税款316万元;积极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0多家,约占中关村示范区的47%。

  “五大工程”将增强示范引领作用

  新兴产业领航工程、创新创业光合工程、创新能量聚变工程、创想圆梦工程、全球创新联动工程,今年,海淀园将启动“五大工程”,以强化核心区示范引领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作用。

  实施“五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快搭建以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主导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面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提升核心区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能力,加快国际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园将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加快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引入市场机制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统筹整合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具有海淀特色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核心区创新引领辐射力。

  数说海淀园

  ○高端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中关村西区引入36家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知名机构。

  ○设立建行中关村分行,股权投资机构超过500家,新上市(含挂牌)总数达240家,其中境内外上市公司140家,占北京市的43.75%;新三板挂牌公司100家,占北京市的71%。

  ○人才特区建设稳步推进,有22家高端人才创业企业经过批准入驻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

  ○累计建立15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54家博士后工作站;69人入选“千人计划”,157人入选“海聚工程”,114人入选“高聚工程”。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