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在昨天{18日}举办的中关村创新论坛上表示,中关村创新科技园区(下称中关村)目前只是产业“集聚”而非产业“集群”。这是制约该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专家建议,继续推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支持股权投资的快速发展。
重点建设“两城两带”
会上多位专家指出,中关村企业的集聚存在脆弱性,集聚效果不明显,企业和机构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性不强,缺少与区内产业配套的外商投资。
有专家认为,中关村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仅依靠园区内的风险投资机构难以扶持缺乏资金的优秀项目和创业者,也不能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大型高技术创新项目更是无能为力。这使产业技术与资本无法自由组合。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建议,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发展,在中关村重点建设“两城两带”。“两城”指未来科技城和中关村科学城(9.17,0.00,0.00%);“两带”指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部分地区构成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
着力加强科技金融创新
王汝芳认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包括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支持特色金融机构的顺利发展。
王汝芳表示,要继续推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支持股权投资的快速发展。比如,鼓励境内外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设立和促进发展政府引导基金对创业投资机构进行风险补贴,支持境内外个人和机构开展天使投资等。
他还建议开展科技金融先行先试的试点,包括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试点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特点和传统企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监管模式和监管方式也需要配套。”他表示,未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关村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包括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的人才特区、不断完善创新驱动发展趋势、推动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以及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等。
另外,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海淀区科委主任王际祥也认为,要着力加强科技金融创新,“下一步要在初创期企业投资、企业信誉体系建设、政府股权投资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展开探索与研究,不断完善核心区科技金融创新政策体系。”
截至目前,中关村核心园区股权投资机构达到288家,股权激励试点单位达到2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89家。今年3月,中关村政府与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签署了5方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纳斯达克海淀工作站,企业海外上市渠道将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