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当我走下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班后,我发现祖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吉贝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世平博士说,“我对很多地方的印象停留在1985年。当我再次深刻体会自己的祖国时,一切都变了。从城市的直观景象上,已经难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差别。”
那一年,刘世平坚定了回国的目标创业。
归国创业的简单动因
1999年,刘世平作为IBM的首席顾问与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合作。此时,国内金融行业刚刚起步,许多系统都在建设中。“中信证券的老总和我说,IBM的产品确实不错,但是咨询费太高,一天要1000美元。”刘世平笑道,“开玩笑!作为IBM首席顾问,我每天咨询费的标准是3200美元,还不包括差旅费。”这个数字,不仅吓到了中信证券的老总,也让刘世平自己感到震撼。
那时起,刘世平意识到,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收费比在美国本土更高。“在金融行业建设过程中,如果能把国内企业的费用降低至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岂不是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刘世平创业的原动力。
于是,刘世平辞去了IBM全球银行数据挖掘咨询组组长及全球服务部商业智能首席顾问的职务,回国了。同年他在中关村创办了北京吉贝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9年之后,吉贝克完成了银行、电信、证券、税务、制造业等多个国内同领域首例商业智能项目,客户满意度百分之百,并逐渐成为客户首选的商业智能提供商。“因为吉贝克的加入,我们的客户不用花3倍的价钱请国外公司做商业智能的项目。”
刘世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时,认识了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工程师陈忠苏博士。陈忠苏比刘世平早一年归国。在上交所项目结束之后,陈忠苏开始尝试创业。
“前几次创业都没有成功。但是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经历。”2008年,陈忠苏发现国内网络教育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而该行业发展受技术水平限制停滞不前。“深入研究之后,我认为,我有能力解决问题。”2009年,北京全景赛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成立。这是一家专注于基于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E-Learning平台技术服务工作,是国内首家成功将“云计算”技术引入E-Learning应用的技术服务商。成立不到两年的全景赛斯目前已成功为众多重量级客户实施E-Learning平台技术服务,客户遍及大型企业、政府协会、教育机构、高等院校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名年仅34岁的归国创业者,孙刚的成就也为人啧啧称道。“他创办的汉朗科技很年轻,只有4年时间。在多稳态液晶的产业化开发中,这家企业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在材料合成、电气驱动、光学设计和产品应用方面,它拥有几十项专利技术,包括国际PCT 专利。”北京理工留学人员创业园执行主任郑云说,“我非常看好这家企业,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又懂得如何将技术与产业结合。”
一直以来,日韩厂商掌握了绝大部分液晶显示器的技术专利,但是他们一直都为如何解决在日光下LCD屏清晰显示问题而头疼。“我在剑桥的时候,我的导师说,这件事没有人能做。如果你做到了,那么将带来新材料真正的革命和突破。”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CTO孙刚说。没想到,孙刚成为了新材料革命的领导者之一,他用了5年的时间解决了这个不可能做到难题,并于2005年获得了国际专利。
此后,孙刚将技术带回国内,在自己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内,开始创业。“大部分国内企业,他们购买国外技术,给国外厂商代工,为他人做嫁衣。而我们不同,我们做的是中国人自己的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现在世界500强也在争着为我们代工。”
从刘世平、陈忠苏,再到孙刚,他们只是创业海归的一部分代表。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辞去高薪职位,回到国内,他们有一种很朴素的情怀:科技报国。在他们精通的领域中,将科技与产业结合,取得最大化的市场与社会效应,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
跨区域创业的深邃内涵
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国家为了召唤更多学成之士归国创业、就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条件。但并非所有被寄予厚望的海归们,都依仗这些优势资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因此在2000年左右,国内曾出现“土鳖”与“海龟”的“爱国”与“贡献”之争。本土创业者认为,同样是创业,都是要付出劳动,自己甚至遭遇更多艰辛,凭什么海归就要优我们一等?海归们一回国就被戴上“爱国”的光环,不仅抢占有限的资源,还得到了更多政策的倾斜,实在不公!
对海归的青睐真是不公吗?
有人这样评价:过几十年后再回头来看,中国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中,可能有很多诞生于“海外留学生创业园”中。2000年之后,中关村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归国创业者百度李彦宏、中星微邓中翰、启明星辰(002439,股吧)严望佳等。作为中关村第三代创业者的代表,他们不仅创办了一家成功的企业,更成为中关村链接全球的关键力量。他们无国界创业创新的思路、全球化的视野以及跨业的组织能力,都为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全新范本。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曾说过,“我认为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全球链接非常重要,跨区域创业者、具有全球视野的产业组织者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泡沫之后,中关村产生了很多跨区域创业家。现在这些创业者很多都成为了新产业的组织者。”
这些新产业的组织者,他们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将“创意、技术和商业模式,加上从大陆获取的市场和人力资源”叠加在一起就能获得成功的。1985年惠普公司主管、印度人蕾坦·巴苏在班加罗尔设立了印度惠普公司,为惠普提供外包,从而开启了印度软件外包时代。正如王德禄所说,新产业要进行全球布局,最重要的是鼓励通过以跨区域创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组织形式来达到产业组织与世界同步。
中国科技产业在多年“跟随”战略之后,面临“引领”新格局,我们需要更多原创产业,而在这些探索中的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具有同步优势。
因此,从“追随者”变为“同行者”,对现在的创新者们是新的时代命题。一批留学创业者渐行渐远,在高科技创新的某些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从远处一路追赶,到一步之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精通的领域与世界同行。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刘世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