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将以园区产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积极利用北京市发展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昌平区规划发展七北路西部科技商务区的机遇,加大园区产业空间拓展力度,努力提升专业园区各项功能,实现园区产业、生活、服务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倾力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据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曙光介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北京市生物医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已有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园发展。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直以来都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受到中外科学家和相关企业、机构的喜爱和推崇。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以及曾庆红、李岚清、李源潮等及一些外国领导人曾先后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园区视察访问。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于2000年开始规划,2001年3月启动全面建设,目标是以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重大项目为依托,建设集生命科学研发中试、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企业孵化、产业聚集、风险投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2006年10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迄今,园区初步形成从源头创新到临床科研、从现代制造到终端用户的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产业链条和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成为国内高端生物技术产业化研发资源最密集的专业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和整体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经过十年的产业积累,中关村生命园园区内汇聚了包括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实验动物及病理动物模型中心等7家国家级研究机构、1家医疗机构、扬子江集团、江中制药集团、美国健赞、瑞士先正达、丹麦诺和诺德和日本TaKaRa公司等21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研发中心与生产企业,以及16家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和60余家中小型创新科技企业。园区内企业累计已达112家,其中外资企业18家。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在研的国内国际项目146项,企业拥有各种专利4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67项,承担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等重要科技项目125项,累计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441篇。
袁曙光表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生物技术成果转化与实验室经济的示范区,创新能力优势正逐步向产业化优势方向转化,一批创新成果正进入产业化阶段,一些尖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端人才聚集优势和自主创新的爆发力正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