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破解产学研困局

日期:2012-07-30  来源:北京商报
[字体: ]

 在打通产学研用各环节壁垒中,北京进行了积极探索,无论是推出4只政府引导基金、建立技术交易所,还是成立中关村发展集团、打造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先行先试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推动科技成果在京产业化。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成功实现了“学与用”的有效衔接,为破解我国产学研用困局提供了参考。

  总数增至134家

  提供服务超3.2万项

  不久前,第七批共25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授牌。本次授牌实验室涉及软件与网络通信、先进制造与能源材料、生物与节能环保等领域,整合了更广泛的创新资源、拓宽了服务领域,对加快示范区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至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总数增至134家,累计已为示范区企业提供了1.34万余次超过3.2万项的服务。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不但面向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技术攻关、试验指导、合作研发等各项服务,还可与企业在共同承担国家项目、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最具推广意义的典型模式是,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北航计算机系统结构所与联想集团共建了“联想-北航高性能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通过开展面向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科研教育等应用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应用方案的技术研发,该联合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出“深腾7000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性能列2008年世界TOP500第十九位和中国TOP100第二位。

  弥补缺失环节

  形成八大合作模式

  技术专利转化率低一直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难题。据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各行各业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逾万件,其中绝大部分科研成果没有实现产业化,没有发挥出科研成果应有的价值。

  记者了解到,基础研究是科研院所、实验室该做的事情,甚至现在一些实验室已经超前生产出样品,但是企业主要停留在研发阶段。企业需要的是直接就能生产、变现的技术,中间的环节出现了空缺。

  解决之道就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应该促成企业和实验室合作,无论是技术攻关还是申报科研项目。这样,双方的需求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找到共同的目标,搭建一个平台连接双方。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则成为了中间的有效平台。记者了解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挂牌的全部134家囊括了多家知名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为示范区企业提供检测和测试服务、提供技术攻关服务、与企业联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建立联合研发机构、进行联合研发、共同创制先进标准、成果转化和提供人力培养八大合作模式。

  这无疑在释放高端科技资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