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昂起创新的龙头

日期:2013-12-11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
[字体: ]

用什么能够描述中关村的创新魅力?是刚刚公布的25席中国专利金奖中,中关村企业获得的4席?还是辐射全国、不断开花结果的中关村产业创新成就?或者是扎根硅谷的中关村创新中心?

作为首都创新力量的龙头,中关村正在用层出不穷的创意、创新,吸引着全国、全球的目光。

技术创新“顶天立地”

一块约2厘米宽、20厘米长的褐色平板,用显微镜看,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探针。记者在实验室里看到的这块褐色小板子,是邓兴旺团队刚刚完成的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它是全球精度最高的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将原来8年到10年的育种周期减少到4至5年。

在科技界,有一句名言:科研发展要“顶天立地”。在中关村,科技创新的成果既能“顶天”—钻研尖端;又能“立地”—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到科技创新的成果。

与垃圾打交道的嘉博文公司,刚刚获得了科技创新专利领域的至高荣誉。朝阳、西城等区域400万城市人口所产生的餐厨垃圾,汇集到这家公司的处理车间,经过10小时后成为肥料。

“我们10年来只干了这么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把垃圾变成肥料。”怀揣着包括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亲笔签名、中国专利界的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证书,公司负责人于家伊颇有感触。

除了企业耐得住寂寞的科研“苦修”,产业上下游喜庆“联姻”后的协同创新让中关村的创新力更加夺目耀眼。

一座仓库,堆着成千上万种商品,不啻于一片汪洋。能否通过自动分拣设备大海捞针、迅速找到客户所需要的货物?这是考验电商、物流企业的一大难题。近日,京东、宅急送、北京物资学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担的“智能仓储配送系统在电商物流中的应用示范”项目,获得了中关村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大海中准确捞“针”的,除了几家联合体拥有的现代物流技术,更有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代表全球先进卫星定位技术的北斗技术。

创新支持无处不在

11月18日下午1时30分,中关村软件园广场。还有半小时才开始的宣讲会早已挤满了人。“这是我见过最火的政策宣讲会!”一个被挤在墙角,只能踮着脚听讲的小伙子说。

这是一场中关村“新四条”政策的宣讲会。两个月前,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等四项政策宣布在中关村率先试点,这是继“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之后,中关村在创新创业政策领域的再次破冰。

除了“1+6”、“新四条”这样一茬接一茬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研人员和创业投资企业积极性的政策出台,在谷歌眼镜核心开发人员、谷歌研究院原高级研究员赵勇眼里,中关村更有种说不清的“魔力”。

“从谷歌辞职回国后,我在一个星期时间里约了10个投资人面谈。结果前5个人全部明确表示愿意投资!”赵勇不无激动地回忆。要知道,在早已过了巅峰期的硅谷,见10个投资人能获得1个人的支持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

抱着创业期待,将人马悉数搬到北京—像赵勇一样掌握全球顶尖技术的留学归国人员近年来不在少数。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