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从一度停产到进军千亿级市场 鑫汇天力被列入中关村项目

日期:2014-01-24  来源:贵阳日报
[字体: ]

“如果回收利用发动机所排废气中80%以上的热能,就至少能提升15%的热效能。”“在提升热效能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净化装置,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1月21日上午10点,在贵州鑫汇天力柴油机成套有限公司简陋的办公室里,5名来自北京的专家拿着图纸,正在激烈讨论。

  鑫汇天力总经理李愚说,自从去年9月底企业的双燃料船用发动机被列入中关村项目后,这已经是他第7次接待北京的专家了。

  “再过不久,我们公司生产的船用发动机就会陆续应用在苏州、福建等地的内河航段了。”李愚高兴地说,今年,企业的所有科研成果终于能落地了。本月内,鑫汇天力6台样机将完成性能测试,年内生产出500台船用发动机,到时候就能吃到国内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市场的第一块“蛋糕”。

  谁也不曾想到,就在半年前,由于缺乏资金和科研力量支持,鑫汇天力经过一年多时间研发出的双燃料船用发动机还只能停留在图纸上,没法实现量产。

  李愚说,当时,鑫汇天力已拿到由中国船级社颁发的首张双燃料船用发动机产品批准通知书,具备了生产、销售该型船用发动机的资格。虽然手握这张“生产许可证”,但科研、配套、资金等一系列要素的缺位,让企业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技术成果迟迟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只能面对全国千亿元的市场份额望而兴叹。

  “在贵阳,不乏和鑫汇天力一样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办公室副主任李辉说,这些企业大多有军工企业背景,掌握了部分国内先进技术,但由于缺乏资金、项目、政策等支撑,企业的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小孟工业园为例,一方面,随着几年的开发,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用地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园区发展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在小孟工业园现有的近600家企业中,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主机企业占比不到10%,园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也成为一大瓶颈。面对园区项目储备用地不足、企业成长空间有限的困境,抢抓京筑合作机遇,积极引进创新元素、盘活经济存量,成为园区后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去年9月,在经开区牵线下,一度停产的鑫汇天力搭上了“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的快车,享受到一系列资金、技术及政策支持,步入发展正轨。500台船用发动机完成销售后,企业将收回数千万元货款,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流动资金。

  “去年9月底至今,经开区共引进16个与中关村企业合作的项目,这些项目占地小、效益高、辐射广,将带动越来越多像鑫汇天力这样的企业完成扩能技改。”李辉说。

  如今,积极引进创新元素,逐步构建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的创新体系,已成为贵阳越来越多产业园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园区科研服务水平的提升,配套能力的增强,企业的发展将不再“孤掌难鸣”,产业发展的后劲也会越来越足。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