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昌平园工委书记张劲柏:把昌平打造成全国科创承载区

日期:2017-06-12  来源:新浪财经
[字体: ]
中关村昌平园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劲柏 中关村昌平园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劲柏

   6月11日消息,“2017中关村(8.170, 0.04, 0.49%)创新论坛”于6月11日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中关村昌平园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劲柏出席并演讲。他认为,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抓手,不断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切实把昌平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以下为会议实录:

  尊敬的徐部长、张部长,石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和非常荣幸受邀参加2017中关村论坛,和在座一块交流分享工作。借这个机会,感谢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一直以来对中关村昌平园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今后能够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按照论坛安排,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关村昌平园的情况,以及昌平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的一些探索实践和最新思考,与大家一同交流分享。

 

   中关村昌平园始建于1991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复中关村扩区的时候,昌平园政策范围扩大到51.4平方公里,昌平园也是中关村入园历史比较悠久, 一区三园的时候,就有昌平园在其中。在“十二五”期间,昌平园作为中关村核心区组成部分,在各级领导关注下一直在发展。“十二五”期间,昌平园技工贸总收 入年均增长率超过30%。目前,园区共入驻了900家国高新企业、近4000家村高新企业。可以说,正是依托中关村昌平园这一重要载体,昌平在首都创新格 局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当前,在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昌平的未来科学城纳入了全市重点打造的“三城一区”主平台,未来科学城全境在昌平区,生命科 学园也纳入了“三城”之一的中关村科学城,在科技创新方面赋予了昌平更加重要的职责使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此,今年以来,昌平区委区政府对如 何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功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服务北京全国科创中心建设进行了认真研究,准备重点在三个方面做文章,这三个方面与本 次论坛的“创新:新突破、新格局、新引擎”也是高度契合的。

  第一,是要构建新格局,也就是以未来科学城和生命科学园为引领,构建全域化创新发展格局。最近几年,我们牢牢抓住中关村扩区的重大机遇,以中关 村昌平园为引领支撑,集中推进了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沙河高教园区、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国家级市级产业功能区, 徐部长任科技部部长的时候亲自提出来创新基地的建设,创新基地为以后的科学城创立很好的基础。设立创新基地围绕央企科研基地的建设做了部署。经过这么多年 的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开发面积约25平方公里、竣工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尽管这些年来有这么大的空间,对昌平区高端人才引进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到 目前为止,昌平区千人计划千人专家达到203位,徐部长您给我们开了一个头,确实硕果累累。生命科学园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正好是17年的历程,已建 成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形成了完整的大健康产业链条,汇聚了7个国家级工程化产业项目和8家国际著名生物技术企业的研发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7个,在不大的园区里面,有15位院士在园区有研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未来科学城自2009年7月启动以来,经过六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已竣工约288万平 方米,共有14家央企入驻运行,认定国家级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40个;可以说,未来科学城的城市功能基本具备,产城融合格局理念进行建设, 创新创业潜能正在加快释放。我们在市科委直接领导下,杨主任也谈到未来科学城建设,已经成立了专项办公室,全力推动国家科学城的建设。从今后区域空间潜力 还是很大的,生命园三期马上要启动,生命园三期面积在一、二期基础上扩大一倍,达到7个平方公里,生命园区域达到7个平方公里。未来科学城还有300多万 平米空间有待建设,整体规划未来科学城达到17个平方公里,目前在建大概10个平方公里。特别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视察北京时,专门提到了未来科学 城建设;同时,在新编制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科学城的空间规模、功能定位。

  随着未来科学城在昌平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下一步,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城建设,强化北京科技商务区(TBD)作为拓展区的支撑作用,同 时加快沙河高教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功能区联动发展,形成全域化创新发展格局。工作中,将重点聚焦未来科学城,按照抓“搞活”的要求,打开院墙搞科 研,在提高创新活力和效率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协同创新先行区以及创新创业示范城。同时紧紧抓住生命科学园纳入中关村科学城的机 遇,从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产业体系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生命园三期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同时,积极 推进中关村昌平园其他各功能区的优化整合提升,实现与两大科学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第二,是要实现新突破,也就是以创建全国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为契机,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上实现突破。近些年,结合昌平自身的特点,我们大 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目前已经累打造各类双创空间载体45家,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在中 关村管委会直接领导下,依托回龙观、天通苑北京著名的睡城,高密度、多元化创新创业人群聚居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打造了全国首家双创社区--“回+” 双创社区,当时在建的时候,对人口结构经过了分析,在居住区里面的人,大概68%是18到35岁,这个人群大概有65%的人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回龙观毗 邻海淀、上地,离望京也不远,在这个区域居住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在这几个区域的从业人员,应该说这批人正是双创最有激情和最有潜力的人群。整合一部分的物理 空间,打造了双创社区,想把这一批聚居在这个地方,实现回家创业、家门口创业的理念。通过这个理念,也逐步想改变睡城的形象,特别是钟摆式的生活,潮汐式 的交通拥堵,改变区域有城无业的尴尬。目前发展态势还是不错的,集中做了示范项目,和腾讯公司打造了国内单体最大的众创空间,5.5万平米,去年7月份正 式开放,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有220个团队在一个空间里面,目前市值估值超过65亿。为了做好创新创业的生态,重点构建了重点产业支撑平台、全国知 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人人实验科技条件平台。此外,我们还组建了昌平双创金融服务联盟,发布实施了《昌平区“双创”金融集聚示范区支持政策》,安排了 25亿元资金搭建中小微企业双创、中小企业成长、产业融合发展三个系列的母基金体系,在双创方面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去年5月昌平区非常荣幸代表北京市 获选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中央财政每年拿出2个亿的资金,连续3年对此区域双创工作给予支持。

  第三,是要打造新引擎,也就是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抓手,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动力引擎。中央提出,“创新要实,必须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 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从昌平来看,这些年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聚集发展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高端产 业,努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新型产业体系。通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已形成了2个千亿级、3个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下一步仅仅聚焦两大行业, 一是能源环保产业。目前园区已经聚焦了目前共聚集了450家企业,代表性企业有央企五大能源公司(神华、国电、华电、华能、国能投)、三大石油公司的研发 总部和下属子公司,以及北京神雾、中信国安(9.080, -0.03, -0.33%)盟 固利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和节能科技企业在昌平蓬勃发展。生物医药将是未来昌平高精尖产业体系中最具发展潜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生命科学园要素不断加速 和聚集,生命园三期建设为后期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昌平区会形成非常好的发展态势。从大健康范畴来说,我们已经有了600家企业,代表性企业有新时 代健康产业集团、瑞士诺华制药等大型企业,以及乐普医疗(20.480, 0.46, 2.30%)、博奥生物、百济神州、品驰医疗等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在昌平聚集。

   昌平紧紧把握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三城一区主平台,昌平非常好的态势,按照高端化、服务化、融合化的方向,重点推进能源环保、生命健康等产业向上 下游链条延伸,带动新业态、新服务集聚,形成若干标志性主导产业和创新集群,切实把区域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有几个方面我们现在正在大 力推进:一是支持清华、北大、华北电力等高校与央企共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研究院,目前来说有几个比较大的项目,全球能源互联网,包括几个央企搭建新能源联 合开发的平台,都在全力推进。二是壮大生命科学与健康协同创新联盟,扶持一批领军企业,做优做强生命健康产业,也是在市科委的支持下,现在建立了跨越所有 制和机构限制联合的创新平台。三是支持央企加强新材料领域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带动新材料产业融合集聚,成为昌平创新驱动的新亮点。

  总之,按照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部署,以未来科学城为引领,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重点,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抓手,不断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切实把昌平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再一次感谢长期以来徐部长对昌平发展给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欢迎各位科学家、企业家到昌平创新创业。谢谢大家!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