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动,更是针对个人的挑战
——中关村互联网+人才学院解读国务院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从此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意见》明确了11项互联网+重点行动,内容涵盖制造业、农业、金融、能源等具体产业,也涉及环境、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同时,国务院确立了3年短期发展目标,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该目标将预期阶段性成果进行分解,在发展环境方面,积极推行新的监管机制,顺应互联网融合趋势,打破传统政策壁垒,并开发公共数据资源。
另外,国务院还明确了10年长期目标,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该目标描画了中国互联网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规模化制造的强大基础上,通过与互联网更广阔、更深入的融合,从而形成新型经济常态。
传统经济形态发展趋于饱和,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势头将逐渐下滑。因此需要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模式,创造更多的产业增长模式,从而促进经济稳步增长。《意见》明确的11项重点行动,站在国内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覆盖经济、社会全领域,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具有强大的创新潜力。
1、国家战略高度的“互联网+”,与我们认知的有什么不同?
大部分人眼中的“互联网+”,或许是通过应用软件满足我们的需求,比如“网约车”、“团购点评”、“网上超市”等业务形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具象化使用,我们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定制化。这是站在消费者角度的“互联网+”,即“to C”的互联网+模式。
《意见》指出,要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国家推行“互联网+”行动,其意图在于互联网融合制造业,将“互联网+”从“面向消费者”转向“面向生产者”,即“to B”的互联网+模式。企业作为互联网+行动的主要载体,互联网企业应该率先打造新型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传统企业则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创新思维、商业模式、人才结构等领域的深度变革。
2、互联网+难倒企业,但根本还在于个人
《意见》推行的“互联网+”行动,同样旨在各类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企业生产力,减少企业生产中存在的低效能体现,将产业链末端的消费信息,在全产业链间实现“云共享”,指导产业链各节点的生产制造,从而提升企业长尾收益。
传统行业积极推动互联网+转化,有些企业的确在互联网+中尝到了甜头,但也有不少传统企业依然收效甚微。传统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源、财力积累,但缺乏创新思维;互联网企业拥有最新的技术、新型的商业思维模式,但缺乏对传统行业的了解认知。传统企业与互联网思维的纠结与隔阂仍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双向认知都很不充足,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跨界人才匮乏。
以当下火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P2P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产品经理及运营岗位,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岗位,需要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双向人才,然而这种人才在市场上少的可怜。
“目前的解决办法只有降低用人标准,能够找到一个懂得互联网运营推广的员工,已经很值得庆幸了,至于金融相关专业知识,就只好慢慢接触、慢慢学习吧。”一位P2P从业管理者这样说道。
3、互联网+行动,必然成为就业者能力的巨大挑战
面对互联网人才高度稀缺的现状,各类寻求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花重金引进互联网相关人才。虽然可以适当地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但人才质量参差不齐,模棱两可,终将导致企业转型过程受阻。在企业讲求利益最大化,加之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的特征,这并不会是个长久之计。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全面性及高度,这对就业人员的能力挑战,可谓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就业者无法提升行业+互联网的双向专业性,那么终将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浪潮中,被无情地冲刷掉,最终成为河床上的砂砾。
中关村互联网+人才学院是由中关村人才协会发起成立的全国唯一互联网+人才类学院。其执行机构为北京中软荣耀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互联网+人才学院以行业及企业需求为主导,系统地培养相关人才,以解人才需求之渴,在为企业提供人员的同时,为企业用人保驾护航。学院给予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前提下,以实用、先进、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每天的课程即日后的工作流程,严格的管理及考核制度,为社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人员二次就业、解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及带动行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学院整合了业内最优质的师资力量,汇聚了多家顶尖机构骨干讲师、专家团队,师资力量均为实战派行业精英,并联合企业一线的项目总监经理、创业公司核心团队、职业经理人、独立职业人、公司合伙人、天使投资人、创投人、业内导师级专家等进行课程研发及教学。
学院互联网运营课程集成了互联网营销策划,互联网营销数据分析,互联网精准广告投放,网站建设,搜索引擎营销,电商平台运营,新媒体运营等课程。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全面,更是来源于企业实战总结,具备很高的实用性和竞争力,具备本套课程体系知识技能的工作人员,无疑会成为各行各业企业运营团队的中坚力量。学院课程总体集成了多项内容体系,以模块化分步教学,各模块化课程融汇贯通,在为企业发展盈利保驾护航的同时,助力学员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中关村互联网+人才学院以实战应用作为目的,将不同的技术逐一教授给学员,真正实现了技术作为工具的意义,用互联网模式为企业开辟新业务,用互联网思维武装全体人员,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将低沟通成本,创造新的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