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资料 > 正文

中关村昌平园:“亮剑”京北

日期:2013-05-13  来源:《中关村》
[字体: ]

 2013年1月,一则新闻引人瞩目: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关村(5.36,-0.08,-1.47%)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中关村昌平园扩区40平方公里,整个园区达到51.4平方公里,涉及13个镇街29个区块,昌平南部地区整体纳入中关村核心区和北部产业带范围,在中关村“两城两带、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中占据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未来昌平园将担负建设其中“一城一带”的重大任务,即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这意味着,中关村昌平园已经成为中关村第三大园区,肩负更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这个成立于1991年的科技园区,承载着“科技兴国”的希望而生,肩负重托,奋力开拓,经过20多年的发展,昌平园目前共有高新科技企业1700多家,企业总收入超过2210亿元。能源科技是昌平园规模最大的产业,高端现代制造领域龙头企业聚集,生物医药领域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三大支柱产业经济规模达到园区总量的78%以上;聚集了市级以上技术中心 2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37家,专利试点企业149家,参与了30余项国家标准的制定,20余家企业的产品用于北京奥运建设。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川,蛟龙生焉。”昌平园20年来扶持了多家入园企业,同时,入园企业的发展也成就了昌平园的辉煌。截止到2012年底,昌平园上市企业总数19家,分布于新加坡主板、香港创业板、深交所中小板、上海主板、美国纳斯达克[微博]和德交所初级市场。一批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积极运作上市。而今,园区正在迎来企业上市的高潮。

  回首昌平园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诸多创业者的艰辛和汗水成就了今日昌平园的荣耀与辉煌。恰如中关村昌平园的园区之歌——《腾飞的昌平园》所言:“背负园区神圣使命,胸怀企业殷切期望,天高地阔,展翅在飞翔。脊梁上升起中华民族复兴梦,脚底下踏出炎黄子孙的理想。”

  忆往昔:

  昌平园的光荣与梦想

  暂且让时光倒流,回到1988年的5月。那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划定以中关村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范围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同时出台了18项优惠政策。这给昌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并且直接推动了昌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0年10月13日,昌平县政府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关于创建昌平高新技术工业产业开发区初步设想的报告》。同年12月21日,北京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决定:同意丰台区、昌平县两个科技园区的开发以弥补海淀建成区空间之不足,实现优势互补。由此开辟了一个时代,昌平区迈出通往世界科技园区的第一步。

  1991年11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昌平园区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昌平园进入了创业阶段。以昌平卫星城南侧为中心,4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为昌平园区的范围,成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一区三园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5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昌平园区办公室、中共昌平县委科技园区工作委员会、北京兴昌高科技发展总公司相继成立,形成了工委、办公室、总公司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主要领导在一无办公地点、二无交通工具、三无工作人员、四无经验、五无启动资金的情况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从成立至1997年年底,陆续有386家企业入驻昌平园,1997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9亿元,工业总产值8.8亿元,利润总额0.46亿元,上缴税费1.1亿元,出口创汇175万美元。

  1997年5月,昌平园进入了发展阶段,规划面积仍为5平方公里。园区确立了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群体。从1998年至2003年底,累计引进各类入园企业1626家,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0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5.5亿元,工业总产值135.5亿元,利润总额13.9亿元,上缴税费8.5亿元,出口创汇9891万美元。

  2004年2月,昌平园进入壮大阶段,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初具规模。昌平园范围进一步扩大:规划总面积为11.48平方公里,包括中心区5平方公里、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4平方公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三一产业园2.48平方公里。园区经过认真研究,进一步论证,确定了能源科技、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

  1993年,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当时叫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入驻昌平园,成为园区最早的生物医药合资企业。2005年8月,国内最大的生化诊断试剂公司——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昌平园;2005年12月9日,由科技部会同中编办、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七部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块试验田,生命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不仅要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所,更要探索出一种与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发展的科研运作机制。作为全球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成立至今可谓硕果累累:生命所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创新性研究成果73篇,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55%;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6人入选“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建成27个科学实验室,研究领域覆盖所有当前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热点;2012年初,4名高级研究员首批入选“国际青年科学家奖”……2006年9月,诺贝尔获奖者北京论坛——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2007年3月,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化大型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奠基;6月,昌平园东区一期开发建设取得市政府征地批复;11月,中国石油(8.50,-0.05,-0.58%)集团、昌平区政府、振邦承基公司签署土地开发协议,中国石油所属的9家研发机构和企业正式落户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

  到“十一五”末,昌平园企业总收入从十五末的335亿元增加到904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36亿元增加到616亿元,上缴税金从10亿元增加到49亿元,复合增长率36%。

  2012年,昌平园硕果累累:总收入三年翻了近两番,占中关村示范区的比重提高近一倍,从2009年总收入636亿元、中关村占比4.9%,一跃发展到2012年总收入超过2210亿元、中关村占比9.1%;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2%和21%;能源科技、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增势强劲,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等先导产业加快聚集;央企对区级财政收入的贡献实现三年翻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活跃,3家企业完成上市;一批规模产业项目分别入驻、开工和投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只有实现了科技现代化,才能真正以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昌平区副区长、昌平园管委会主任周云帆指出,“中关村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担着领航下一个十年的创新中国的重要责任,昌平区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作为中关村核心区的组成部分,必将为完成领航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

  看今朝:

  “创新高地”绚丽绽放

  2010年1月,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昌平区回龙观、东小口、北七家、沙河将全部划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范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北移,为昌平园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国家各部委和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昌平园确立了中关村示范区“1+6”政策体系,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得到进一步深化。“1+6”政策支持范围更广、支持力度更大、为昌平园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发掘重大创新成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此外,昌平区出台了推动科技创新的“1+4”政策文件,安排专项体制资金,大力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中介机构开展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活动。

  园区企业的创新成果也是不断涌现:2012年1月,首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颁发,在全球总共28名获奖者中有4名来自昌平园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同年11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揭秘乙肝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表明中国的科学家完全有能力解决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困难挑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Life》杂志上,国际评审专家认为其“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万泰药业戊肝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这是全世界戊肝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其成果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荣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技术的使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应用的国家。

  要建设一个与现代化和城市化相匹配的产城结合的昌平园,就必须摒弃过去农村和郊区办科技园的旧模式、旧思想,走向城市办科技园的大战略。“十二五”期间,昌平园将抓住特色建园区,着力建好“园中园”。昌平园将在北京市北六环路以南新增20多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按照“园中园”的结构来打造若干专业园、微型园,通过一个个组团的建设,进行产业提升。除做好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外,昌平园立足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6家已落户昌平的大学科技园及其分园,继续拓展建设5家以上大学科技园,同时带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通过这些新型载体的建设,使产学研用结合落到实处。

  随着昌平园扩区,昌平园管委会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2013年2月27日,昌平园管委会召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政策区范围对接会,部署规划范围内土地资源集中管护工作,全面了解被列入示范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现状,尽一切可能降低一级开发和企业用地成本,营造良好的开发建设环境;同时打造与13个相关镇、街道,重点功能区管委会、开发主体的联合开发、共同管理的议事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针对园区企业需求,昌平园编辑印发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政策法规选编》,多次举办重点政策培训会和宣传会,使得企业充分了解和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助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效率,园区多次召开相关培训会,并对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所有企业逐一联系,加强沟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促进昌平园重点企业的发展,做好重点企业的全方位、系统的服务工作。

  昌平园扩区带来的历史机遇,也使得园区的创新创业活动进一步活跃。截止到2013年一季度,昌平园共有36人入选“高聚工程”、25人入选“海聚工程”、11人入选“千人计划”;昌平园共有18家孵化器,孵化面积140万平米;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美国硅谷举办“昌平海外人才孵化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取得了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正式会员资格,成为中关村体系第五家正式会员,而这也成为昌平园迈进世界科技园区之林的里程碑;在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北京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流出道修复与重建”参赛项目,最终斩获企业组第一名,将获得国家80万元创新创业扶持资金支持。

  2013年第一季度,昌平园新增企业42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5家,金融投资服务企业2家,电子与信息企业3家,文化创意类企业4家,科技商贸类企业21家,新材料类企业3家,其他类企业4家。这其中包括由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独资成立的子公司,中铁物总轨道设备贸易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园区,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展未来:

  天高地阔,展翅任飞翔

  昌平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十二五期间,昌平区提出了打造“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新目标,作为中关村核心区,昌平园亦将成为世界瞩目的高新区、科技创新的桥头堡、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未来科技城、科技商务区、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将凸显其在中关村示范区中的作用与地位,成为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典范功能区。

  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昌平园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强力发展科技研发、科技商务和信息服务三大先导产业;积极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三大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总量规模、主导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商务环境四个突破;实现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财政贡献“提前翻番”,总收入达到3500亿元以上,财政贡献超过18亿元。未来,昌平园将着力打造一批品牌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强劲提升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由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北京科技商务区、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组成的“三城一区一基地”重点功能区建设也迈出新步伐。“未来科技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初具规模,科技商务区核心区和昌平新城文化创意新区具备土地上市条件,沙河大学城北邮新校区一期破土动工,外交学院新校区建成开学。”昌平区委书记侯君舒表示,“三城一区一基地”是昌平区正在规划建设的产业功能区的代表,是昌平实现创新驱动的支撑平台、集聚高端要素的主要载体,也是全区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重要标志。

  在北京市北六环与京承高速交界处,一座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城”即将拔地而起,它的名字叫未来科技城。这是一个由神华集团、中海油、国家电网[微博]、中国核电等15家重量级中央企业集中建设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专门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摇篮。未来科技城建设包括五大理念:创新、开放、人本、低碳和共生。它将集“创新科技”之城、“开放共享”之城、“美好活力”之城、“低碳节能”之城、“和谐生态”之城五城于一体,成为一个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科研创新环境和美好舒适生活的综合之城。谈及未来规划,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苏贵光说:“这里将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技术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打造成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

  与未来科技城遥相呼应,一个全新的科技商务群落将在未来几年内也将建成。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将成为继朝阳CBD、西城金融街(5.89,0.05,0.86%)之后,北京又一张亮丽的“经济名片”。科技商务区位于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的几何中心位置,海淀、昌平两大科技板块的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周围,40多所知名高校和百余家科研院所为科技商务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55平方公里范围内,京藏高速、京包高速、京承高速、轨道交通昌平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天通苑、回龙观两大社区为科技商务区储备了数十万计的人才,北京的母亲河温榆河横贯东西。“TBD将致力于打造科技金融岛、科技商务中心区、科技运动公园、京北数码港、生命科学园五个区块,形成相辅相成、融合共生、独具生态魅力和智慧活力的世界城市示范区、科技创新前沿区、京北商务中心区、低碳实践先行区、宜居生活模范区。”TBD总经理林澎如是说。

  昌平园在着力打造未来科技城、科技商务区等功能区的同时,确立了未来建设的五大产业版块,它们分别是:能源环保产业板块、高端现代制造产业板块、生物医药产业板块、科技商务服务板块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

  能源环保产业板块,以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和昌平园中心区为核心,开发建设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昌平园东西区等土地,要以做强中石油集团的中亚管道公司、中俄管道公司等9家企业和神雾集团、清华阳光、国家电网等能源环保企业,引入新的更有影响力的能源环保企业;高端现代制造产业板块,以南口工业区为核心,开发建设南口工业园等土地,加快建设三一北京产业园、南车时代等重点企业项目,引入新的更有影响的企业;生物医药产业板块,以生命科学园为核心,向北、向东、向南扩展,开发建设生命科学园、三一产业园等土地,以做强新时代、美国健赞、北大国际医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引入新的更有影响的研发机构和企业;科技商务服务板块,以国际信息园、宏福创业园和巩华城、数字文化创新基地为核心,建设科技商务服务区(TBD),开发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基地等土地,以TBD建设为支撑,集聚发展科技金融、科技商务、高端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整合区域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建立集约型片区的发展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开发建设未来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北扩等土地,加快建设神华、国家电网等15家央企的高端研发中心,服务千人计划,做好新一轮高品质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实现央企高端产业的溢出效应。

  昌平园将时间定格在2020年,那时候,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中关村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到2020年,昌平园瞄准形成万亿级产业收入的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的经济实力,确保园区总收入继续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速,不断提高在中关村16个园区中的位次。紧抓机遇创造条件,吸引更多总部型、结算型央企项目落户昌平,迅速做大央企经济板块,力争使央企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两年翻一番。继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推动优质企业上市。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及时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加城乡就业岗位,促进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昌平园的发展规模,将成为中关村实现规划布局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京北创新中心,也将绽放昌平园。期待在下一个十年,祝愿昌平园历史的创造者们与世界同舞,海纳百川,浩浩荡荡奔前方。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