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森林成为农民“活”资产

2013-12-07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种了10来年大桃,北京平谷区镇罗营镇下营村的农民孙宝军今年头一次对自家承包的果园“刮目相看”。“不仅产桃,还能生钱。”用果园作抵押,他破天荒地从银行申请到30万元贷款。

  幸运的不止一个孙宝军。今年,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在全市推进。就像城里人用住房抵押拿贷款一样,农民用自己承包经营的林地作为抵押,也可以从银行申请贷款,这在本市可谓空前。

  至今年11月份,全市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420万元。曾经无法抵押变现的森林资源,成了农民手中“活”的资产。

  农户种养“找钱”难

  在下营村,孙宝军算得上是个能人。承包了16亩果园,栽了400来棵桃树,还弄了一个养鸡场,专养白羽肉鸡。

  然而,这位能人却经常为钱犯愁。他的养鸡场规模不小,年出栏肉鸡大约2万只。养鸡前期投入大,买雏、买料,一年下来需要先期垫付的资金有20多万元。一旦资金周转不开,小鸡崽们的口粮可能就要断顿儿。

  自己的钱不够,就跟亲戚朋友借,亲戚朋友借遍了,就只能跟银行借。“也就是3万、5万,多了银行也不借咱。”孙宝军自嘲,家里除了鸡场,也没什么可抵押的,银行肯借,已经算是恩典。

  光侍弄一个鸡场,钱已经不够使了。今年,孙宝军又承包了7亩荒地,预备再开辟一片新果园,并尝试搞林下经济。

  这回,钱又从哪儿来呢?

林权盘活变资产

  今年4月初,就在孙宝军为“找钱”绞尽脑汁的时候,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什么?果园也能抵押贷款?”孙宝军承包的16亩果园效益不错,每年卖大桃亩收益都在1万多,可把它抵出去拿贷款,他还从来没想过。

  “过去政策上也不允许。”在41岁的孙宝军印象里,国家对集体果园的管理非常严格,“就算是你承包的园子,是你亲手栽的树,砍掉一棵都要到林业部门报批,还敢把它抵出去换钱?”

  直到2009年,本市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营村2000多亩集体桃园全部分包到各户。作为承包户的孙宝军拿到了绿色的林权证书,他才陡然有了做主人的感觉。“按照政策精神,这16亩果园的经营权是我的,这400来棵桃树的所有权是我的,将来怎么经营怎么处置,我自己就能说了算。”

  林权证书给他带来的不止于此。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延伸,今年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在全市展开。农民可以用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作抵押,从银行申请贷款。这意味着无形的权利有望转化成有形的资产。

  16亩果园加上养鸡场作抵押,孙宝军成功地从邮政储蓄银行申请到30万元贷款。从办手续到最后放款,只用了20天时间。

  更令他欣喜的是,这笔贷款政府给予一定的贴息,相比他过去从银行申请到的贷款,利率少了7个百分点。

 农户抱团拿贷款

  “林权抵押贷款,这在北京是历史性的突破。”市园林绿化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处处长闫霖介绍,过去,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以房产等实物资产为主,现在,森林资源也成了可以抵押的资产,这是金融产品的创新。

  据测算,本市现有集体林地1330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260万亩。今年,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主要在商品林上开展。农民拿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林权证书、股权证书等,就可以到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从7月份全面启动至今,全市10个郊区县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42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果树种植和开展家禽养殖。

  除了像孙宝军这样的“散户”,还有不少合作社采取农民抱团的方式,将优质果园集中起来抵押,向银行申请更多的贷款资金。

  怀柔渤海镇的北京张泽林板栗购销合作社,今年就以社员的100亩樱桃园作为抵押,从北京银行申请到了90万元的贷款资金。这笔钱,合作社一部分用于收购板栗的资金周转,另一部分用于设备研发。社长张泽林告诉记者,他们研制的烤栗子机马上就要投放市场,将来合作社又能增加一个收入途径。

  平谷区王辛庄镇北上营村的大桃产销合作社,过去因为缺少流动周转资金,和不少大的超市订单失之交臂。合作社以800多亩山场的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了100万元贷款,除用于资金周转外,还建起了一座保鲜冷库。“桃一烂就容易赔。有了这个保鲜库,咱们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整个增强了。”社长王业宇介绍,今年合作社的果品销售量预计能达到800万斤,户均增收6500元。

未来林权可流转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闫霖表示。目前,林权抵押贷款仅在集体经济林上开展,全市1000多万亩集体生态公益林还处在“沉睡”状态。

  这部分林地将来是否也可以作为抵押?“答案是肯定的。”闫霖介绍,占据集体林地面积90%的生态公益林,是村集体和农民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盘活这些山林资源,势在必行。

  对广大农户来说,更值得期盼的还有林权的流转。

  所谓林权流转,即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转,包括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多种方式。“像我,跟村里签了30年的果园承包协议,在这30年里,承包经营权是我的。要不想种了,我就把园子转包出去,按月我还可以拿租金。”孙宝军对未来的林权流转充满期望。

  这一天不会太遥远。闫霖透露,本市正在积极探索搭建林权流转平台,推动森林、林木、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今后,全市1330万亩集体林地将不再是静止的资源,将切切实实成为农民的“活”资产。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