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中关村示范先行的真谛

日期:2011-07-30  来源:科学时报
[字体: ]
“不可否认,中关村最初创业的开始,倒买倒卖居多,创新水平不高,这是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企业市场化的初探,正如联想柳传志所说的是一个贸工技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导向,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都可以在中关村找得到,未来中关村会创造更多奇迹。”科技部火炬中心原主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在对记者说这番话的时候掩饰不住对中关村的深厚感情,“从这个历程看中关村非常了不起,很多人不是很明白,而我亲历了中关村和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整个历程,深有体会。”
直到今天,有时候张景安还会开着车到中关村软件园去看看。从1980年陈春先创办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到1990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说“到上地去”;从跟着宋健去看上地,到后来跟着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去考察北清路……今天的中关村直通向北清路,并向更北延伸,而张景安是看着“中关村长大的”。
去年在一个民营企业大会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勤在介绍张景安时说:“如果要选中关村这30年发展谁最支持我们,我第一个选张景安。”话音落下,台下的柳传志、段永基、王小兰、陈庆振等企业家一起鼓掌。对于中关村,对于中国高新区发展,张景安始终是那个最有发言权的人物之一。无论关于中关村未来的发展外界有多少担忧甚至质疑,张景安都充满信心,究竟为什么呢?
“中关村是一个旗帜、一个概念、一个思想,并不是一个"村",它是一个开放、创新的系统。在这面旗帜之下,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创新,中关村是一个流动、竞争、开放的集体。包括微软、英特尔、思科等全世界大公司都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这里凝聚和吸引了全世界的天才。一流人才去的地方,必然是最有希望的地方、最能够出奇迹的地方,因为一流的人才聚集,必然会产生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业绩。有多年的积淀、创新的文化、一流的人才,中关村必然成为奇迹出现的地方。”张景安说。
而这个奇迹的产生有赖于中关村先行先试的创新示范作用的有效探索。
让资源跨部门集聚
198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199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0年一个批复,足见中央对于中关村的重视程度。
“十百千工程”、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是目前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两个旗帜鲜明的方向。由此,中关村企业普遍感觉到,政府资源不断向大企业倾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原委员赵慕兰说:“"十百千工程"确实是针对有规模的大企业的,其他如"高聚工程"、"海聚工程""千人计划"评价标准都不针对企业规模,而是强调人才的层次。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进入"千人计划"的,有54个出自创业园。现在中关村实施的政策,大家看起来好像都是在扶强扶大,其实中关村并没有放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只不过新政策抢眼,老政策不再提及,大家以为没有了。”
政府资源的投向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问题,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行业来看,企业所期望的政府资源合理配置,更多地表现在倾向于有利于企业自身和所属行业发展的方向。然而中关村发展这么多年,北京市政府在政策和权限框架内进行了大量尝试,对于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也竭尽所能。眼下备受关注的“1+6”平台,在赵慕兰看来,是政府资源投入产业直接推动产业发展的体现。“政府资源历史上从来都是分散在各个行政系统内,"1+6"就是想把原来分散在不同行政系统内的资源集中调动,跨行政系统调动资源投入中关村,这实际上是最近这段时间政府想做的事情。政府自己的资源直接投入的话,由于中关村企业数量太多,政府不可能像撒芝麻粒一样去投入,因为政府本身有那种扶植性的政策,它是普惠的。所以,要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就要将资源投入重要的项目当中去。所以"1+6"服务的对象是以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她说。
让发展基于产业研究
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单个企业所能主导的,而是要有一个产业集群来完成使命。因此,中关村核心区的发展重点之一北部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园,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环保园、永丰新材料园等。“专业园”是产业模块化的产物,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途径。
但是,一位在新材料园的企业表示,虽然政府在专业园区的布局和建设上投入心力,但是由于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企业在园区里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只要是制造为主的产业,都不可能在中关村、在北京形成大规模的产业。”赵慕兰说。
她说:“从创业的机会方面来讲,中关村独一无二;但当企业长大了,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机会,而是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比如空间的扩张,这种资源肯定不是中关村的优势了。只要一牵涉土地、人工的成本,企业就可能被逼到外地去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关村十几年来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政府投入很多资源,企业经过艰难的创业,有少数慢慢做大,却因为用地用人成本等客观因素离开了中关村。有一位调查员曾经很不客气地指出,中关村有企业没产业。
2008年,英特尔最后一条生产线从硅谷撤走了,硅谷半导体产业领域完全没有生产了。但是硅谷仍然在半导体产业占据霸主地位,并不是因为没有生产线就失去霸主地位。“这里涉及什么问题?就是政府既然决定直接插手推动产业发展,那么就应该认认真真做产业研究,不同的产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你要通过研究,选择若干个适合在这里发展的产业,然后还要研究,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和市场形成合力,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以及什么样的机构去实施推动措施。这是经过一层一层严密思维,由客观规律决定的。”赵慕兰说。
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在不断细分,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律决定的。而产业细分正是新兴产业诞生的机会,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生物育种、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产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让市场的力量去助推中关村正在孕育的新兴产业,以政府的力量去研究和探索最适合在这片土壤里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细分领域,都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局部超越硅谷的奇迹。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