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中关村人才特区“特”在哪里

日期:2011-12-08  来源:攀枝花日报
[字体: ]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组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近日联合出台政策,决定在中关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人才特区。

  从2011年到2015年,中关村将分“两步走”,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率先构建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

  中关村,因人才而生。没有“中国互联网建筑师”亚信科技,我们“触网”的时间表会推迟;没有“星光中国芯”的缔造者中星微,我们的电子产品仍会大量植入进口多媒体芯片;没有“众里寻他”的百度,我们无法便捷地在中文网络世界“冲浪”……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循着“海归”人才创业创新的轨迹,中关村的“跨国人脉”隐约可见。

  中关村的优势,首先在其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比较优势。目前中关村核心区拥有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32所高等院校、206个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院所、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5个国家工程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全国近四成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了1/3左右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及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如今在中关村示范区,高素质从业者逾百万,博士、硕士约12万人,“海归”人才过万人。人才资源的创新潜力迸发,当初靠的是“带头吃螃蟹者”破釜沉舟的勇气,今天则亟须更充分的制度性保障。

  中组部等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共同印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说:“探索建设人才特区,是构筑我国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选择。”“中关村示范区具有建设人才特区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人才特区,“特”在哪里

  求贤若渴,中关村呼唤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开发性的创业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人才。

  人才特区,“特”在哪里?创新体制机制,中关村建设人才特区,将“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经济特区的经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

  中关村示范区将实行13项特殊政策,包括在人才特区布局和优先支持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项目;推动投资便利化;简化外汇资本金结汇手续;科技经费列支政策;进口税收免征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兼职管理制度;在高层次人才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等。

  开启生活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不需为户籍奔波,国内的高层次人才,可跨越户籍限制,直接落户北京;不需为看病麻烦,特区的高层次人才专享医疗待遇,可持特发医疗证,到指定医疗机构方便就医;需要住房的可定向租赁,北京将为此加速建设1万套以上定向租赁房,解安居之忧。

  “海归”人才将有更大空间。中关村将成立专门服务机构,研究制定特殊办法,在担任领导职务、承担科技重大项目、申请科技扶持资金、参与国家标准制订、参加院士评选、申报政府奖励等方面,为“海归”人才提供良好条件。

  作为人才特区,中关村的人才工作还将实现更特殊的管理体制。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等参加,共同组成人才特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特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中关村示范区将分“两步走”率先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第一阶段是2011到2012年,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3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初步形成机制新、活力大、成果显著的政策体系;第二阶段是2013到2015年,聚集5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广纳英才,为全国探路

  目前全国40%的风险投资聚集在中关村,“在这里,只要你有想法,不怕没有资金”。

  从“电子一条街”到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被誉为创新创业的“梦之村”。成为人才特区后,“梦之村”有怎样的新目标?回答是,“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为此,未来五年,中关村建设人才特区将有五大任务:大力聚集拔尖领军人才与科技创新要素,搭建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创业支持体系,创建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环境,完善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服务体系。每个任务又细分为具体项目和指标。

  人才特区要放开眼界、放开思路、放开胸襟,广纳天下英才。中关村示范区把服务瞄准人才创业的每一道坎,建立从项目植入到转化发展的全程服务体系,探索了“孵化+创投”的运营服务模式。

  创新创业浪潮奔涌,才有新兴产业勃兴发展。《意见》要求中关村“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促进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仅“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到2015年将推动区域形成万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更重要的还在于,作为人才特区,中关村其实是在为全国“探路”。到2015年,中关村国家级人才特区全面建成,一条重要指标就是,成功探索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特区建设经验得到充分总结和不断推广。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