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科技园张文宁:用心深耕多媒体产业沃土

日期:2012-03-19  来源: 中关村
[字体: ]

 记者第一次约访张文宁,未能如愿。她正穿梭于大大小小的会议,忙着为园区企业作对接。

  第二天下午,终于见到了张文宁。她随和爽朗,仪态大方,信心满满。这种自信来源于她习惯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园区和企业。科学的规划+优良的服务,让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中国自主创新科技企业奖”、“2010中国最具品牌价值传媒文化产业园区”、“中国自主创新园区创意奖”等多个奖项。而张文宁,正是这家科技园区的掌舵人。

  谋局多媒体产业园

  张文宁主管的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如今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被寄予厚望的一颗新星。这家国家级多媒体科技园区,涵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动漫游戏、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广告会展等领域,在创建、打造品牌的道路上,势头强劲,后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中关村产业创新等大的环境下,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的优势在于它的快人一步。早在2007年,多媒体产业刚刚在中国初具苗头,张文宁就认准这一产业,带领一队人马到四季青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当时的四季青还没有一家中关村创建的科技园区。一切都要从头做起。

  最初对园区产业的定位,张文宁也是经过了多番思考。

  “当时全球已经有60多个国家有多媒体产业组织,国外发展比较好的区域大多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他们对多媒体产业定义广泛,并已有了非常好的产业基础。”但在当时的中国,这一产业的金矿正亟待挖掘。

  在张文宁的梦想蓝图中,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要以多媒体产业为平台,面向多媒体硬件展示、专攻多媒体内容的企业以及多媒体平台运营类企业,成为一个包容、开放的服务提供者。

  中关村作为时代的引领者,必然具备颠覆性力量。这股力量不仅表现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上。几年前,在昆玉河畔,胸怀中关村的创新精神,张文宁的团队对园区多媒体这一新兴产业开始了系统的规划和布局。她认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一定要和创新的技术、顺应时代的传播工具相匹配。

  而如今,文化+科技的融合,早已成为众多创意产业园区的创建模板。

  “由于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况且园区是从无到有,当时的创业难度可想而知。”张文宁花了几年的时间去挑选企业。

  她考虑问题缜密,熟知资本运作。凭借以往做孵化器的经验,张文宁找到北京多媒体行业协会和中关村管委会,借助他们的资源来寻找和发掘有潜力的企业,邀请它们到园区入驻。

  “最开始,我们就想到单一产业结构的企业聚集会造成同质化竞争。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做了一个规划,罗列出哪些企业能进,哪些不能进。有所取舍,才能有产业链的良性互动。”

  “当时,海淀园傅首清主任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才有了95公顷的产业园区。”2009年,园区被正式认定为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科技园区。遵循“高技术化、跨媒体化、融合化、原创化、国际化”的发展原则,以数字内容为核心,以跨媒体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展示与交易为主线,张文宁的目标是将多媒体产业园打造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媒体专业园区。

  2011年,园区上缴税收达2亿元,营收也已超越了百亿元。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乔布斯的名言对很多人受用,对张文宁亦如此。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并先后在长江商学院、美国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等学院深造、进修。

  没做这个产业之前,她有自己的一些喜好,进入这个行业后,喜好变成了必须。“你必须经常学习,与世界级的、顶尖的科学家和从业人士去交流沟通。尤其是在多媒体领域,技术更新得太快,整个世界都在变化,没有成形的东西可借鉴,只能自己去揣摩、去把握。”

  传承中关村精神

  近几年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迅速成为市场的热点。因其较大的联动性,为周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这让张文宁乐不可支。“虽然近成立4年多,但园区的区域影响力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计划聚集200家企业,现在已经有800多家入驻园区;原计划打造百亿级产业园,这一目标也早早地实现了。”甚至吸引一些外地企业慕名而来。“他们信任我们的团队。因为他发现很多东西我们可能研究得比他们更深入,能给他们很多惊喜,帮助企业进步。”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各地都在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在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制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如今,多媒体产业园内大企业带动小企业,通过良性的互动,完善了生态产业链。“昆玉河边,山美水美,又守着中关村,有企业创意的环境,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已经构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

  “一个好的文化园区要有灵魂的东西在里面。评判园区好坏的标准,并不是出了多少专利,出了多少全球500强企业。而是看它是否融合了更多的技术、更好地将文化传播出去。对区域老百姓好,对政府好,对区域内的企业好,这个园区才叫成功。”

  一直以来,多媒体产业园针对大企业强强对接,将有好品牌的企业培养成为支柱产业,央广江通(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成长就是见证。而针对小企业,要根据它的产业方向,为企业调整好定位。针对初创企业,园区为其邀请人才加入企业团队,劝创始人少持一些股份,让更多的人才进来,让公司的管理更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

  如今,园区已经有多家企业股改完毕,升级为种子企业,准备一两年内上市。一些园区企业,华拓信通、凌云光子、每日视界、派得伟业、呈创科技、凌瑞智同、掌阔移动传媒等,如今都已成为多媒体领域的卓越代表。

  “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它的一把手在遇到困难时,都无路可退,只能向前冲。为创业,有些企业家把房子、车子都卖了。如果企业的发展前景好,园区就得坚定不移地去支持它。一些制度的条条框框,可能会告诉你不可以这么做。但是,一旦站在园区的高度,就要把眼光放长远,把方法变灵活,去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帮助它们渡过难关。”

  通过多媒体产业园的扶持,企业由被抛弃到炙手可热,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

  在张文宁看来,即使是一家初创的企业,也要很严谨很认真地去对待它。用心地去交流,去释疑解惑,真正解决困扰企业的一些问题,这是园区团队的追求,也是中关村精神的传承所在。

  在创意的时代,园区更需要发挥中关村的创新精神,让科技与文化结合,才能诞生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