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海淀年投亿元5年计划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2000名

日期:2011-06-06  来源:千龙网
[字体: ]

  实名制推荐、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人才解决住房就医……《海淀区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若干措施》近日出台。海淀区每年将拿出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招才引才,5年内计划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0名。到2015年,海淀区人才资源总量将从现在的80余万人跃升至107万人。

  人才实名推荐打破学历门槛

  “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最缺的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区此次出台了20项措施招才引才,其目的就是打破常规,开辟多个渠道,“不拘一格引人才”。

  人才的实名制推荐,是此次海淀区出台措施中的一大亮点。从今年起,海淀将每年组织两院院士、核心区产业领军人物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实名制推荐,直接引进核心区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实名制推荐,通过高端人才引进高端人才,突破了很多方面的限制。”海淀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人才引进一般是自下而上,即由企业向政府部门层层申报,进行人才认定。受人才引进门槛的制约,很多不具备学历、职称等“硬件”条件的高端人才被挡在门外。“实名制推荐,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是院士和产业领军人物举荐的人才,海淀都会认真进行考察。”

  海淀区还将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资助100名左右的海内外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企业家,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兼职;定期面向社会发布重点科技攻关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目录,以项目实施聚集人才;每年举办1-2次高端人才海外专场招聘活动,吸引海外人才向海淀聚集。

  院士专家企业建工作站

  高层次人才,绝大多数身怀绝技。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力,在海淀这片热土上施展拳脚,成就一番事业?“关键在于为高层次人才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环境,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海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譬如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海淀工作居住的两院院士总数达525人,是全国院士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各领域的专家更是不计其数。但院士、专家大多属于科研机构,和地方企业联系并不多。从去年起,海淀试点在两家高新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吸引15名院士进站开展工作。此举既促进了院士科研成果在地方转化,又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攻关的能力。

  在此次《海淀区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若干措施》中,海淀区提出,将在未来3至5年,再建15至20家左右的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高层次人才拓展事业发展的空间,同时促进区域的产学研一体化。

  海淀区还将建立10家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进行专项培训;与国际知名高校及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培训合作,组织重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前往发达国家学习、考察。吸引股权投资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向中关村科学城聚集,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住房就医子女入学辟绿色通道

  高层次人才进驻海淀,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生活方面的问题都不用担忧。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海淀区将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生活保障在内的配套服务。

  住房方面,海淀区将利用3年时间,筹集不少于5000套人才租赁住房,其中,“高层次人才公寓”不少于1万平方米。高层次人才入驻海淀,不用自己跑腿找房,区政府将为他们提供周转性住房。

  在同等条件下,高层次人才子女可优先到区属的优质学校、幼儿园就读。海淀区还将建立3所国际学校,在部分中小学设立国际班或国际部,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

  在人才公寓集中区域,海淀区将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社区健康管理团队,为中关村人才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同时,还将协调区域内高水平的公立医院作为高层次人才就医定点医院,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医疗就诊服务绿色通道。

  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海淀区计划用5年时间,使区域人才总量达到107万人,初步建成世界创新人才发展高地,产生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重要科技成果,在全市率先形成人才带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格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