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5日,由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大学作为指导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北大科 技园主办,创业家传媒承办的 “创启未来”2014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将举行总决赛。大赛自3月20日启动以来,历经国内6场比赛和1个硅谷专场,持续近百天时间,入围的65个项目 即将展开最后角逐,冲击冠军。
本次大赛以节能环保主题,力图发掘出色的清洁技术、环保企业,培养创业氛围,促进技术和产业、科技和市场的结合。
为参赛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三个月间,大赛组委会共安排两场初创组选拔赛、四场成长组选拔赛、一场美国硅谷海外选拔赛比赛,期间累计收到报名参赛项目228家.
从参加选拔赛的项目来看,环保创业领域分布较为广泛,有传统的节能、固废废水废气处理等、也出现一些面对个体消费者的创意项目,比如水气净化设 备、智能家居、可降解环保用品等,还有将互联网思维充分用于在环保领域上的项目,比如电商平台、回收平台等,可以说环保领域的创业已经突破传统的思维,完 全进入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当中。
作为创业大赛,促成投融资是这个平台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每场选拔赛中,组委会会配备3至4为投资人担任评委,对于有意向的企业,投资人会现场发 放投资邀约函。赛场上“唇枪舌剑”,大家对产品进行激烈而有益地探讨,也让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杭州美宣建材有限公司曾拿到4张邀约函,北京风光日新能源技 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威斯康太阳能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拿到3张邀约函,获得评委的好评。
天津威斯康的创始人曾在天津参加过一次创业比赛,没有拿到名次,但在本次比赛中却拿到当场最多的3张邀约函,并顺利晋级。同一个项目,不同的结果,让这位创业者感受到了海淀办赛的专业和不一般的配套能力,赛后她也表达了入驻中关村的想法。
参赛项目涵盖国内外
本次大赛虽由海淀主办,但参赛项目涵盖面是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参赛的137个项目中,除硅谷赛的项目外,国内的项目在区域分布上以华北地区 的项目为主,有70个,其次是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项目分布相对松散。每一组晋级的10个项目中,都有一半左右来自京外。
通过纸媒、网络、会刊等形式的宣传,大赛的覆盖人群也是广泛的。报名年龄最大的参赛者是一位1929年出生的老人——张行修,老先生让自己的女 儿帮着在线报名,多次电话与组委会沟通,希望能通过大赛让自己退休后的研究成果得到转化,并专门从石景山赶到海淀观摩比赛。此外,超过60岁的报名者也有 数位。新疆慧光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维族同胞,他也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参加比赛。
导师帮到实处
导师招徒制是本次大赛的选拔形式,很多创业者在赛前担心这仅仅会是一种“形式”。为了让导师帮扶落到实处,组委会在选拔赛后组织了晋级创业者赴 导师企业参访、交流,特别是文一波、敖小强两位导师作为上市公司的掌舵者,也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半天时间与创业者们座谈、交流、共进晚宴,创业者们把平时 的困惑、难处,赛场上没时间讲的内容都拿出来与导师交流。文一波的助理告诉工作人员,即便是文总带的研究生,一年与文总交流的时间也不过几个小时。座谈会 后,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潘建通告诉其他选手,自己毕业后曾短暂在桑德工作过,但没有最终留下,自己曾经后悔,但没想到创业后的今天却成了文 总的“徒弟”。
为了方便创业者与导师沟通,组委会为他们双方建立了微信群。导师因为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在群内交流,但每次“现身”都充满价值。导师文一波曾在 一天清晨在群中呼叫北京佳业佳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黄建军,并邀请黄总去他的公司洽谈,事后才知道文总有意与他们合作;上海习善环保科技公司创始人 李家海一次在群中向导师文辉询问亚都投资其公司壁挂式空静一体机的可能性,文辉表示:有可能,会让同事跟进。微信群内的互动不仅体现了导师与创业者彼此之 间的认可和熟悉,更体现了大赛的平台性——为大公司和小企业建立联系,通过合作、资源对接等形式进行有益地帮扶。
搭建平台、优化生态
大赛举行期间,与青云创投、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E20环境平台、中国国际青年交流 中心、SEE基金会等机构展开合作,它们或提供参赛项目,或对嘉宾、评委的邀请提供支持,让本次大赛成为一个多家协力共进的平台,优化了环保领域的创业服 务生态。
为了向创业者展现海淀优质的创业生态,大赛特意将选拔赛安排在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等园区、孵化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这里优越 的创业环境和服务体系:东升科技园的比赛还未开始,就有创业者询问如何入驻,而当天担任评委的企业家吴昊也在赛后迅速将企业迁移到了这里;在第一场和第二 场赛中拿到最多投资邀约函的两家企业都表达了入驻海淀的意愿——“觉得还是这里对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比较到位”,而他们均为外地企业:一家来自天津和另一 家来自杭州。此外,还有多家企业已经落户北大科技园、东升科技园等海淀的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