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海淀先试先行中关村核心区释放创新活力

日期:2011-12-08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南部,中关村科学城,产学研结合项目纷纷落地;北部,科技园区建设紧锣密鼓,知名大企业排队入驻。

  政府股权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补贴……政府每年15亿元专项资金激励创新,21项扶持办法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项目产业化中遇到的“瓶颈”……

  海淀,成为了科技创新的“磁力场”,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不断聚集。

  中关村科学城

  北京创新新地标

  中关村科学城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区域内汇集了重点高校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上百家,联想集团等6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区区7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究竟能释放出多大的生产力?“不新增土地资源,不进行大规模建设,以"腾笼换鸟"的方式,为重大项目引进腾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集成整合资源,进一步激活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中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推动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是中关村科学城的使命。”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科技金融产业园”、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国家移动卫星产业创新园”……自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共有31家单位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建设、共同实施了3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项目。作为中关村科学城的所在地,科学城目前引入的111个产业化项目有八成在海淀本地落户。

  按照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该区域总收入将超过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上市企业突破100家、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高层次人才2万名以上。

  海淀北部转型

  78个重大项目入驻

  “南有科学城,北有创新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开启了海淀北部转型之路。继中关村科学城之后,占海淀区域面积53%的北部地区成为又一方投资热土。

  2010年,海淀区对北部地区的控制性规划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将北部226平方公里全部纳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按照调整后的规划,北部地区总建设用地规模约69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规模约4600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建筑规模约2700万平方米。

  今年6月上旬,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中国普天科技创新园、中国南方工业研究院和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重大项目正式落户海淀北部。仅这4个大项目,预计每年就可实现总收入过百亿元,税收近5亿元,吸纳就业人数约3500人。20天后,包括4家上市公司在内的25个重大项目又在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上演了同样精彩的一幕。这次签约的25个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带来至少240亿元的收入。

  政府股权投资

  推动重点产业化项目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区在诸多方面先试先行。从去年起,区政府每年拿出15亿元激励科技创新。同时,出台了包括4个实施意见、21项扶持办法的《海淀区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做强做大。

  其中,对重点产业化项目实施政府股权投资,是海淀区首创。

  与以往直接给企业提供资金或者贷款贴息不同,股权投资,政府是以出资入股的形式介入,相当于做企业的股东。但严格遵守“参股不控股”的原则,股权投资专项资金的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30%。对于单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最多不超过5000万元。

  “虽然是投资行为,但不以盈利为目的。”海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对企业的项目投资原则上不超过3年,当科技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政府将把投资收回。

  今年4月,海淀区首批重点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签约,北京龙芯中科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北京赛林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得总规模9040万元的股权投资,最高单笔投资规模2500万元。

  除了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外,海淀区今年还通过一次性奖励、产业化资助、租房补贴等方式支持国家及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在海淀转化和产业化,首批共有25个项目获得支持;通过购房和购地补贴、产业化项目资助、并购重组中介费用补贴、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首批共有35个项目获得支持。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