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年,国家提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国家和北京市提出要在中关村建立人才特区。示范区和人才特区的建设给中关村留创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四大优势带来发展机遇
2009年 3月 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随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各级政府和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中关村发展的政策,从此中关村进入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阶段。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位优势,为留创园体制创新提供动力
继国务院做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批复后,2010年12月23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经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实施。《示范区条例》在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为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确提出了中关村新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另外,国务院批准通过中关村“1+6”新政正式运行。“1+6”新政是对在中关村不同部门所属的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企业活力的有效突破,是中关村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标志。这一切表明法规、政策先行先试,为中关村留创园发展转型鸣锣开道、保驾护航。
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政策优势,为留创园人才引进提供政策保障
2011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 15个中央单位与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2011年 5月下旬,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提出实施拔尖领军人才开发工程、自主创新平台搭建工程、高端成果转化扶持工程、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工程、科研学术环境创建工程、北京人才公寓建设工程,推动中关村全面建设国家级人才特区。《行动计划》明确了 13项具体扶持政策:在资金奖励及财政扶持、股权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兼职、居留与出入境、落户、进出口环节税收、医疗、住房、配偶安置等方面,北京市有关部门将建立联动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提供服务保障,这将为中关村留创园引进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中关村科教资源优势,为留创园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密集、最顶尖的科教资源: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68所著名大学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 270家科研机构;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51个,占全国28%;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2个,占全国22%;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个,占全国20%;有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 65个。如此丰富的科教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关村 29家留创园中 18家是大学和科研院所设立的,中关村科教资源优势为留创园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中关村科技金融优势,为留创企业融资提供资金保障
中关村管委会经过多年的探索,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初步建立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中关村投融资模式,有效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投融资服务,形成了中关村特有的科技金融优势。在国务院提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一大批创新型金融机构在中关村聚集,大大拓宽了留创企业融资渠道。
三大目标锁定未来
2011年 1月颁布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3月印发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为中关村和中关村留创园未来10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中关村未来十年要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展,为全国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示范。
目前,中关村留创园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大规模产业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优势开始显现。
国家自主创新的制高点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中关村重点推进原始创新和重大集成创新,产生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培育若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业态,为全国创新创业提供示范。
当前,中关村留创园已经集聚了部分高端创新要素,涌现出了一些重大创新成果:优质科教资源、行业领军人才、高端留学人员、创业创新资金以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聚集;高端创新技术和产品聚集,特别是开发出了一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了 TD-SCDMA、闪联等多项重要国际技术标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
《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把中关村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体现中国特色的人才特区”,并要采取“两步走”的方针,将中关村示范区率先建成国家级人才特区。第一步是 2011至2012年,初步形成机制新、活力大、成果显著的人才特区政策体系,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3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第二步是 2013至 2015年,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全面形成,国家级人才特区全面建成,成功探索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人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战略高地,聚集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 5万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目前,中关村留创园在吸引海外归国人才来中关村创新创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在中关村人才特区时代,随着《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中关村留创园还要进一步创新,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